津南区加快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数字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围绕数字化既深度融合产业又成为人民群众不可或缺、无所不在的生活方式,以场景牵引和数字赋能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按照“3+1+4”发展思路,推进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三大领域协同发展,打造城市大脑,健全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字科技创新攻关、探索建立数据要素市场、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四位一体保障体系,全面建设数字津南,助力绿色生态示范区、创新发展聚集区、会展经济功能区和“双碳”工作先行示范区建设。
(二)基本原则
——注重谋划、加强统筹。树立系统思维、全局观念,坚持集约共享,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协调和规范引导作用,推动数字时代城市生产方式系统变革、生活方式多维变迁、治理方式演进升级。
——协同推进、一体提升。突出综合集成和全面贯通,打造数字经济创造新供给、数字社会满足新需求、数字政府优化新环境“三位一体”的数字津南,三大领域相互协同、互为促进,整体提升城市数字化水平。
——数据互通、数字赋能。坚持以统利用、以用促统,打通数据壁垒,高标准推进数据归集整合与共享开放。发挥“城市大脑”赋能作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引导社会服务更加精细化和政府治理更加现代化。
——场景牵引、应用为王。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坚持场景打造为用,建设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场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发展目标
到2023年,津南区数字化发展成果显著: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数字便民服务场景持续丰富;数字政府治理能力有效提升,津南区城市大脑基本建成,新型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数字科技创新能力取得重要突破,数据资源要素实现高效配置,数字生态进一步优化。
——数字经济。推广应用“津产发”数字经济综合应用平台,数字赋能制造业、商贸服务业、农业。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型数字产业蓬勃发展,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产业智能制造水平显著提升,数字商业和数字农业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数字社会。推广应用“津心办”数字社会综合应用平台(民生服务和民生咨询板块),推动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智慧津南”及数据湖(一期)PPP项目十四个子项建设完成,持续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围绕交通出行、教育医疗、民生就业等领域,丰富和完善应用场景。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顺利完成,数字乡村发展潜力不断迸发。城乡数字鸿沟基本弥合,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初步形成,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数字政府。建成“津心办”津南旗舰店和政务服务帮办平台,推广应用“津治通”社会治理综合应用平台和“津心办”数字社会综合应用平台(政务服务办事模块),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一体化社会治理新格局。发挥天津市政务服务智能化平台(PC端、移动端)作用,打造智治协同、运转高效的整体数字政府,政府科学决策和精细化治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培育创新引领的数字经济
(四)搭建产业高质量发展平台
依托“津产发”平台服务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支撑重点打造智能制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新材料4条标志性产业链,推动资源要素数据、产业链数据、创新链数据、供应链数据、贸易流通数据汇聚,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双向融合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优势行业产业智慧中枢应用试点工作,有效支撑多样化的经济数字化治理、产业数字化服务、数字产业化发展应用场景。
(五)培育数字产业化发展新动能
促进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型数字产业发展,到2023年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50亿元。依托大学科技园、华录未来科技园、阿里云创新中心、海棠众创大街等“双创”平台,加大引育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产业优秀企业力度。实施本地企业培育工程,支持金凤科技、鸿远电气、耀通科技等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领域企业做大做强。发挥华海清科示范带动作用,重点研发关键装备中的核心集成电路产品。
(六)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数字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布局工业互联网,聚焦工业互联网特色化发展,支持海尔、荣程、福臻等企业发展区域、行业或企业级等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推动企业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培育“5G+工业互联网”示范应用场景。推动高端装备制造、机器人、智能关键基础零部件制造等应用和产业化,建设一批专业性、标志性、带动性强的智能制造装备。加快富赛克流体设备、银河阀门等传统优势行业上云步伐,推动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鼓励荣程钢铁、中电科46所等企业,聚焦先进钢铁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前沿新材料发展,加大新材料创新发展,助推新旧动能转换。支持海河教育园区建设成智能无人系统综合测试区,推动无人驾驶、5G智能网联开放测试区优化提升。
数字赋能商贸服务业提质扩容。以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为平台,以会展业态为抓手,推动会展产业、会展商贸、会展酒店、会展物流等深度融合,促进会展新业态、新消费、新模式发展壮大。推进智慧商圈营销服务场景建设,推广智能售卖、智慧菜市场等新型数字商业应用场景。积极引育电商企业,鼓励支持零售企业拓展直播电子商务、社交营销等网络销售渠道,培育“小而美”的网络品牌和数字商务种子企业。围绕设计、会展、物流、教育、健康、人力、文旅、金融、出行九大领域,推广应用数字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参与创建市级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集聚区、市级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集聚区、市级标志性特色数字化园区和专业化数字主题楼宇,引育数字服务业创新型头部企业和领军企业、高成长性数字服务业企业。
数字赋能农业现代化发展。完成津南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设,持续推动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打造小站稻“金字招牌”,围绕小站稻生产耕、种、管、收、运、销等,开展水稻智能诊断、智能节水灌溉、无人机喷药施肥、农机定位耕种、自动加工等精准化生产,实现全过程数字化。加快金谷农业科技产业孵化基地建设,提升种业研发能力,规范种业交易行为。引导佳沃葛沽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小站稻作展览馆、小站·稻梦空间主题乐园等文旅项目开展数字化服务,优化游客游览体验,发展数字乡村文旅新业态。鼓励发展众筹农业、定制农业等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创新发展共享农业等网络经营模式。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智慧监管,不断完善农产品产地数字化溯源体系。
三、营建智慧便捷的数字社会
(七)发展普惠共享的数字公共服务
推广应用“津心办”APP“银发智能服务”“无障碍出行”等便民服务应用场景,为群众提供普惠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务。发挥天津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开发网络教研和在线教学精品课程,开展教研评比活动,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智慧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应用。优化完善“津南健康宝”功能,实现预约挂号、慢病管理、居家医疗服务等功能,推动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平台建设,深化智慧健康医疗项目建设应用,引入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推广电子病历,共享互认影像检查结果,开展分级诊疗和远程医疗,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满足人民健康医疗需求。实施全民健身工程,选取试点社区打造一批“智能体育园”“智慧健身步道”。落实公共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发挥公共就业三级平台作用,将失业登记、职业介绍等公共就业服务事项向镇(街)、村(社区)延伸。发挥津南区人才云招聘管理系统作用,实现企业招聘、人才求职的云端对接。推进社保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系统使用,优化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推进社会保障“一卡通”建设。开展互联网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选取试点社区,推进智慧养老建设,加快现有信息惠民服务适应性改造,推广应用无障碍导向标识系统(融畅APP),弥合特殊群体数字应用鸿沟。
(八)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智慧城市建设和数字乡村发展相关政策文件,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融合发展。加快“智慧津南”及数据湖(一期)PPP项目建设,到2022年底建设完成十四个子项,做好项目建设管理应用,持续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农村地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千兆网络覆盖和5G基站建设,加快数字就业、数字养老、数字文旅、数字交通等服务直达乡村。发挥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带动作用,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向农村地区集聚,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助力农村数字化转型。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推进涉农服务事项在线办理。扩大乡村视频监控覆盖范围,稳步推进农村地区视频监控前端高清化和智能化升级改造,切实发挥“雪亮工程”在农村社会治理的作用。
(九)构筑美好数字生活新场景
鼓励零售企业发展线上团购、无店铺经营等销售方式,支持家政企业推出线上云服务,开展共享保姆等新业务。根据5、10、15分钟社区生活圈设计规划,配套建设综合型社区商业中心、智慧型邻里中心等设施。加快智慧储物柜、智慧微菜场、智慧回收站等智能化生活设施建设,推动无人配送、无接触服务、“一键到家”等新模式发展。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小区,试点建设智慧家庭,推广普及智慧家居家电、智能服务机器人、网络安防监控等智能家居产品,提升生活品质。
四、建设智能高效的数字政府
(十)深化政务数据开放共享
推进津南区数据中心(数据湖)建设,优化津南区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立健全跨部门的数据共享交换机制,加快区内政务数据归集与整合,深入推动数据资源共享。梳理更新全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和公共数据资源开放目录,依托天津市信息资源统一共享交换平台、天津市信息资源统一开放平台、津南区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推动政务数据在全区、全市范围内的共享开放。配合落实天津市与国家部委专属垂直管理系统的全面对接,推动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融合。
(十一)强化政务信息系统统建共用
完善津南区政务云平台建设,构建开放可扩展的云平台架构,提供云平台资源弹性扩容能力服务。依托津南政务云平台,加快推动各部门政务信息系统逐步向云端迁移,有序开展新建政务系统“云上部署”。升级改造电子政务外网,实现区、镇(街)、村(社区)3级电子政务外网全覆盖和IPv4、IPv6双栈访问,支撑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
(十二)打造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
升级改造区政府OA办公系统,推进党政机关办公体系数字化改革。推广使用天津市政务服务智能化平台(PC端、移动端),提升数字化政务办理水平。聚焦政务服务痛点、堵点、难点,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建设“津心办”津南旗舰店项目,开发政务服务帮办平台,提升移动政务服务供给水平。推进“互联网+监管”工作,发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息化平台效能,推动监管过程全记录、监管数据可分析、风险可预警,提升监管规范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
(十三)建设一体化社会治理体系
创新政府治理理念、优化治理方式、重构治理流程,推进数据辅助决策向数据驱动决策的升级。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为统领,以网格管理工作机制为抓手,探索建立“一网统领、一站统办、一抓到底、一心为民”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积极运用“津治通”、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雪亮工程”等系统,加快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两网合一。开发疫情防控态势感知系统,助力疫苗接种、重点人群管理、人员摸排、溯源管理。推广应用“智慧矛调”“慧眼识津”“城市智管”“违章停车柔性执法”等社会治理应用场景,促进社会治理领域管理模式、服务模式多维提升,提高社会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五、打造“城市大脑”
(十四)打造中枢系统
搭建数据中台、业务中台、智能中台和技术中台,紧密结合津南数据湖、城市大脑和智慧应用三大板块,建设湖脑一体化城市大脑。制定城市大脑数据采集、存储、共享、交换等标准,打通城市各领域业务系统,汇聚各行业及相关领域的海量数据,实现城市数据的统一管理、统一归集和共享交换。
(十五)构建“数字驾驶舱”
构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城市运行生命体征指标体系,全面体现城市治理水平,衡量城市管理建设进程,系统描述城市管理体系,实现一屏“统揽城市运行”。搭建城市概览驾驶舱、垂管领域驾驶舱和创新应用驾驶舱,推进“数字驾驶舱”向街镇延伸,打通市、区两级“数字驾驶舱”通道,为政府决策提供精准、全面、实时、可量化的支撑,提升科学决策水平。
(十六)支撑城市治理
建设津南区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同步推进消防救援指挥中心、应急指挥中心、交通运行指挥中心等分中心和街(镇)二级分中心建设,形成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和分中心联动指挥格局。建立多部门协同、联合指挥、权责分配的指挥决策机制,推动城市治理事件智能化流转,提升响应速度和处置效率,优化城市治理方案。依托城市大脑,重点围绕交通治理、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健康医疗和社会信用等领域,构建融合性应用场景,促进业务的快速反应和政务的高效协同,打造精准主动的公共服务体系。
六、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十七)建设智能泛在的数据感知传输网络
落实千兆宽带网络升级、“双千兆”网络建设相关工作部署。支持企业围绕智能制造等应用领域,加快5G网络部署,打造5G创新应用,创建市级5G应用试点示范项目。推进荣程钢铁5G+智慧工厂建设,建设海尔天津洗衣机灯塔工厂,打造智慧制造样板工厂,力争成为智能制造典范和标杆。落实量子通信、卫星互联网等未来网络设施建设相关工作部署。推动综合杆塔等多功能公共设施集约建设,加大物联感知技术推广应用,推进低成本、低功耗、高可靠的前端智能感知终端覆盖,构建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体系,打造具备泛在感知功能的数字基础设施。
(十八)布局算力基础设施
推进津南区数据中心(数据湖)、华录数据湖、荣程集团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提升数据中心算力水平。对全区在运、在建、拟建的数据中心进行信息普查,建立工作台账并定期更新。积极开展绿色数据中心标准政策宣贯,引导企业开展国家级绿色数据中心创建,推动数据中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将具有大型数据中心的重点用能单位纳入能源审计计划,推动实施能源审计。
(十九)完善融合基础设施
协调推动智能传感器、电子标签等前端智能感知终端在道路桥梁的深度覆盖和集成共享。深化津南交通大脑建设,整合电子警察、超载超限、大货车管控、信号灯控制、信息诱导、高点监控、无人机等各类信息化交通设施,对交通信息及运行状态进行全域覆盖、全域感知、全域发现、全域再现,扩大治超非现场执法覆盖面,增加建设非现场执法点位,增强执法管理、运营调度管理效率。按照国家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统一部署和天津市工作要求,实现大气、地表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点位与国家、天津市生态质量网络的互联互通。加强绿色生态屏障智慧化管理,部署森林防火智能应用平台,实现绿色屏障森林火情全天候监测及实时预警,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七、强化数字科技攻关
(二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
贯彻落实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工作部署,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壮大产业规模,提升配套水平,攻克关键技术,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落实天津市重大科技专项,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应用。探索开源项目和开源社区建设,强化开源技术成果应用。落实创新数字技术攻关机制,推行“揭榜挂帅”,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加速攻关。推动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在工业领域的适用性技术研发。
(二十一)搭建科技创新实施平台
布局建设大学科技园,围绕津南区主导产业和高校特色优势学科,构建“1+3+N”的科技成果转化及支撑体系,促进成果转化、创业孵化、资源集聚、人才培育和协同创新。围绕创新平台建设,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库,形成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梯度培育格局,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支持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与国内外高校开展合作,推进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
(二十二)强化优质创新主体培育
加强数字领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遴选、入库、培育、认定工作,引导人才、政策、资本向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围绕优质企业发展,建立梯度培育清单,逐步形成“专精特新”种子企业、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制造业领航企业梯度培育格局,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二十三)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建设
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探索数据使用权、融合结果、多方安全计算、有序分级开放等新交易的方法和模式,稳步推进政务数据资源向企业、社会机构、公众开放,同步引入社会数据资源,加强数据对业务工作的支撑和决策辅助。研究盘活数据资产的机制,推动多模态数据汇聚融合,构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数据分级体系,探索数据确权、数据立规、价值评估、安全交易的路径。
九、营造良好数字生态
(二十四)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
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健全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加强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保护,严格规范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跨境传输行为,构建覆盖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共享、删除和归档等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护能力。建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健全网络安全检测评估机制。完善网络安全风险预警、情报共享、研判处置和应急协调机制。落实工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相关工作部署,提升企业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水平。
(二十五)优化数字营商环境
加强数字营商环境建设,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打造“亲清在线”“普惠金融”等应用场景,运用数字科技赋能,为小微企业提供高效及时金融服务。推广普及电子证照应用,提升政务服务全程电子化应用水平。依托“互联网+监管”平台,实现监管事项全覆盖、监管过程全记录、监管数据可共享。组织指导企业申报专利,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能力。依托津南区公共信用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实施重点领域信用便民惠企应用。加大天津市信易贷平台宣传力度,引导企业在平台发布融资需求。
十、保障措施
(二十六)建立统筹推进工作机制
在区网信委统筹领导下,全面加快数字化发展。区网信办负责政策规划制定和整体工作统筹协调,指导相关责任单位推进网络、平台、应用等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维护和数据资源管理。各责任单位根据责任分工,完善配套制度,推进相关领域数字化转型升级,做好智慧应用场景推广使用,加强行业管理规范和监管,配合开展数字化发展评估,构建良好数字化发展生态。
(二十七)加强财政金融保障
用好天津市智能制造专项资金和津南区大数据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落实软件和集成电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小微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专利布局和重点项目、重大工程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入驻“津心融”,提供丰富金融产品,为企业提供短平快融资服务。
(二十八)激发数字人才活力
坚持主动服务、上门服务,推荐我区数字化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和高层次人才申报“项目+团队”重点培养专项,引聚“海河英才”,吸引更多数字化优秀人才来津南创新创业。推动高校、职业院校开展数字化专业人才培养,组织开展数字化相关职业第三方等级认定工作,组织参加数字化职业技能竞赛,提升数字化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深化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推进天津职业教育信创产教联盟和天津市数字经济人才培养联盟建设,打造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平台,着力培育数字化发展领域高水平研究型人才和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
附件(点击下载)
津南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津南区加快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_津南政发_政务公开.pdf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