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法律服務拓展新空間
發展涉外法律服務業是建設完備法律服務體系、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促進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日前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國際服務貿易法律論壇以“匯智共通,打造國際爭議解決和法律服務新高地”為主題,從仲裁、律師、公證、調解和審判等角度,就涉外法律服務新發展階段的機遇與挑戰及相關熱點、重點問題展開研討,總結分享法律服務國際化向廣度拓展、向深度推進的經驗。
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務管理局一級巡視員孫春英表示,中國繼續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為推動涉外法律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涉外法律服務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國際經貿合作方面的作用將越來越重要。對於如何持續提升涉外法律服務,孫春英提出三點建議:一是深化涉外法治問題研究。研究探索完善具有中國特色和與國際通行規則相融通的法律製度,提高我國法律域外適用能力,加快形成更加科學完備的涉外法律體系。積極參與國際規則製定,豐富和完善涉外法律服務的內容和形式,增強我國在國際法律事務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二是加強涉外人才培養。以精準服務國際戰略需求為導向,依托高校、研究機構等平臺持續深化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把握大勢、守正創新、積極作為,培養一批知中國、愛中國、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法律實務和維護國家利益的高素質、專業化涉外法律人才。三是提升涉外法律服務水平。加大力度支持中國律師和法律服務機構“走出去”,加快建設國際一流律師事務所、仲裁機構,支持國內律師事務所、仲裁機構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為我國企業和公民“走出去”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務。
在涉外法律服務方面,北京走在全國的前列,成績單亮眼。數據顯示,目前北京有涉外律師4000余人,37家律所設立了境外辦公機構323個。全市24家公證機構2022年辦理涉外公證業務占全部業務的32.3%,國際商事糾紛調解平均周期僅28.4天。
北京市司法局黨委委員、副局長馬燕表示,發展涉外法律服務,北京市相關部門需要匯智聚力協同合作,具體而言,一是聚焦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推動發揮法治保障作用取得新進展。修訂完善《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全面推行行政執法“三項製度”。二是聚焦仲裁領域創新發展,推動各項體製機製改革取得新成效。三是聚焦首都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新格局的形成。製定出臺《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21—2025年)》《北京市律師行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關於進一步加強新時代北京公證工作的意見》《關於進一步推動新時代北京司法鑒定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在調解領域大力推動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建設。四是聚焦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推動服務國家“走出去”戰略取得新提升。計劃用三年時間,選拔培養包括涉外律師、仲裁員、公證員、司法鑒定人和法治崗位公務員在內的百名涉外法治人才。
記者從北京律協了解到,目前,北京涉外律師已經達到4000余人,170名律師入選了全國千名涉外律師人才庫的名單,21名律師入選全國律協“一帶一路”跨境律師人才庫,45名律師入選全國律協涉外律師領軍人才庫,據統計300余名律師已經加入了各類國際組織,96位律師在其中擔任職務,不斷壯大的涉外律師人才隊伍為我國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和“一帶一路”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多項合作在論壇上達成並簽署,包括北京仲裁委員會與中國亞洲經濟發展協會簽署了涉外法律服務深化合作協議、北京市律師協會與哈薩克斯坦法律顧問協會簽署合作協議等。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