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
借此機會,圍繞今天大會的主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結合我們的工作實踐,談幾點認識。
首先,簡要介紹一下落實中央引領區意見和推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主要工作進展。
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是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重大國家戰略。2021年7月,中央發布了《關於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對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藍圖進行了戰略擘畫,賦予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在新發展階段的歷史使命和重大任務。一年多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在完善金融市場體系、產品體系、機構體系、基礎設施體系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
外匯交易中心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積極落實《引領區意見》等重要文件精神,相關工作取得顯著進展。在完善金融產品體系方面,研究探索開展人民幣外匯期貨交易試點,紮實推進法律法規、製度規則、業務方案等的研究論證工作;推出人民幣對小幣種的區域交易,豐富外匯市場期權品種;推出綠色債券、信用違約互換相關指數交易等。在加大金融開放力度方面,去年9月啟動債券通「南向通」,為境內機構開展全球債券投資提供多幣種、多機製、一站式的高效便捷渠道,實現銀行間市場雙向開放。今年7月與香港交易所簽署「互換通」框架協議,正按計劃推進各項準備工作。在完善金融市場體系方面,與有關金融市場、金融基礎設施共同推進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互聯互通準備工作,今年1月《銀行間債券市場與交易所債券市場互聯互通業務暫行辦法》發布,目前各項準備工作已基本完成。
第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高質量發展,需要進一步聚焦製度型開放。
近年來,我國穩步擴大金融市場開放,跨境投融資體系和互聯互通機製進一步優化和完善。境外市場參與主體和投資渠道逐步擴大,可投資的金融產品和交易品種也不斷豐富,漸進式、管道式開放逐步向製度型開放轉變。基於我們的工作實踐,也深刻體會到金融市場漸進式、管道式開放是符合我國發展實際的選擇。特別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機製,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有效連通了境內外市場,境內外投資者在不改變自身交易習慣的情況下,一點接入、無縫對接,大大提升了投資的便利性,成為我國金融市場雙向開放的主渠道。比如,2017年7月推出債券通「北向通」以來,不斷暢通開放渠道,已與三家境外主流交易平臺全部連接;與此同時,我們重視與國際規則接軌,基於國際市場規則,推出了交易分倉、特殊結算周期和循環結算、國際付費模式、收盤價交易等。這些交易機製方面的有益嘗試得到市場廣泛認可,境外投資者通過債券通「北向通」達成的交易快速增長,目前在全部境外投資者債券交易規模中的占比達到60%左右。
今年以來歐美通脹高企,美聯儲多次大幅度加息,中美利差由正轉負,疊加全球金融市場動蕩等因素影響,境外投資者持有人民幣債券的規模有所下降。據我們觀察,近幾個月境外投資者減持人民幣債券的勢頭放緩,特別是下半年以來,除了個別月份,外資基本上都是凈買入債券。我們對債券市場的實證研究也發現,決定境外投資者投資我國債券市場的因素是多維度的,中美國債收益率利差並非主要影響因素,他們的投資行為更易受到自身的交易慣性、全球金融風險等因素影響,同時還會更加關註金融市場的製度、規則是否公開透明、可預期等因素。
基於這些情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高質量發展,迫切需要全面向製度型開放轉變,穩步擴大市場領域規則、規製、管理、標準等製度的開放。堅持系統觀念,加強與國際通行規則銜接,整體規劃、統籌形成公開透明、可預期的市場開放政策和製度框架,不斷完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開放生態。積極參與全球金融治理,搭建國際合作交流平臺,推廣中國特色金融市場發展的經驗,在國際金融治理中提供更多中國智慧、中國倡議、中國方案。
完備的金融市場、金融基礎設施體系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優勢。進一步鞏固提升金融市場、金融基礎設施能級,是不斷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抓手。受監管環境、技術進步、市場演變等因素推動,近年來國際主要交易平臺、交易所、金融基礎設施之間在資源整合、聯通合作、集團化運營等方面不斷推進融合發展,通過創新服務內容,高效銜接交易、清算、結算等業務流程,極大提高了市場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
中央提出加快建設統一大市場,是構建雙循環發展格局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如何發揮上海金融要素市場集聚的優勢,增強國際競爭力,我們建議,一方面要持續推動境內、境外市場互聯互通,另一方面還要著力推動國內要素市場互通互聯。
在對外聯通方面,不斷加大市場開放的力度,拓展市場交易基礎和投資產品。今年7月,我們在「債券通」開通南北雙向交易的基礎上,推出面向境外投資者的債券跨境認購業務,實現了跨境認購全流程電子化,將債券市場開放從二級市場拓展到一級市場,今後隨著「互換通」等開通,將繼續擴展到衍生品市場。
在對內聯通方面,不斷加強我國金融市場、金融基礎設施之間的聯通合作,暢通市場要素和資源流動,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當前,我們按照「一套製度規則、一個債券市場」的原則,推進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互聯互通。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具有各自較為明顯的特點,是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成效的生動寫照。銀行間市場更具批發市場特征,更體現貨幣市場功能,目前銀行間人民幣市場日均成交超過7萬億元,其中回購交易占比75%。銀行間市場利率債流動性較高,具有顯著的優勢。相比較而言,交易所市場貼近上市公司,公司信用類債券流動性高。兩個市場互聯互通,有利於實現優勢互補、協同發展,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不斷完善,提升債券市場服務實體經濟效能。
按照加快統一大市場建設的要求,我們將繼續拓展國際、國內市場聯通,更好發揮協同效應,有效實現優勢互補,推動要素的暢通流動和資源的高效配置,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為便捷、更加高效、更有韌性的資金供給和金融服務,助力提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全球競爭力。
隨著科技進步,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在金融市場廣泛應用,正在重塑金融市場的結構和交易機製,並由此衍生出更多的需求和服務。金融科技的應用,提高了價格發現的效率,有助於提高市場流動性,擴展金融市場的深度和廣度。
外匯交易中心的本外幣交易系統,經過多次升級換代,目前已經實現了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系統架構自主設計。根據市場發展需要,在全面提升系統性能的同時,我們著力打造開放型的交易框架,全面開放接口,既支持交易前風控、交易後數據處理,又支持自動化、程序化報價交易。
紮實推進科技賦能、數字賦能。運用大數據分析、隱私計算等技術,充分利用金融市場數據資源豐富的優勢,深入挖掘數據價值。加強異常交易識別與市場風險預警,全景展示市場走勢、立體呈現交易行為,提升監測分析質量。加強數據安全治理,建立數據分級分類管理製度,完善數據安全共享機製。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科技引領、創新驅動,繼續深化先進技術研究運用,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建設綠色高可用數據中心,推進高效算力體系布局;充分挖掘數據要素潛能,健全數據安全管理體系,不斷提升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