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福費廷!
再見,福費廷!
良有以也
一個熱鬧的交易市場,從供應與需求的角度來看,一定是供需兩旺。一方面有大量的生産與供應,另一方面有消費和需求,這樣市場才能持續發展。任何一個冷清下來的市場,要麽就是需求減少了,或者就是供應也沒有了,也或者兩者都是。關于福費廷,我們也來看一下這段時間的供應與需求。
福費廷的供應
福費廷的供應爲什麽減少,因爲國内證開得少了。國内證爲什麽會開得少了?參見前文:國内信用證還能開多久?
那是因爲,大多數企業開立國内信用證,并非出于便利國内結算的目的,而是融資的目的。這個問題可以像饒舌一樣一直問下去,那麽下一個問題就是:爲什麽要辛苦的繞道國内證來融資呢?答案是因爲中國的信貸資産幾乎不可轉讓,而票據和福費廷是現成的兩個可以轉讓的類信貸資産。
可轉讓的必須的,因爲隻有可轉讓,才能對接同業市場,才能在同業資金價格較低時,以福費廷的形式轉讓實現與低成本資金的對接。這一番操作,其實也就是幫助有貿易背景的企業實現低成本的融資。
企業與銀行繞了這麽遠的路,都是因爲當時同業市場資金便宜。當然,隻要利益足夠,再遠的路也會有人願意走的。現在的問題是,同業與貸款的利差已經不夠支撐這樣的繞行操作了。
從2016年開始的長達5年的去杠杆周期,中間有過了兩次打斷,第一次是2018年下半年左右由于力度太大,去杠杆開始緩下來;而第二次大家都知道,就是剛剛過去的2020年,所以我們有了那個資金最便宜的春光四月,現在疫情基本快要過去,去杠杆的路還得繼續走,所以權威人士已經說了:“利率還要上升的”,難道沒有聽出來這就是“去杠杆”要繼續的另一種說法,難道沒看見股市已經應聲而跌。
福費廷的需求
那麽福費廷的需求爲什麽會減少?
因爲去杠杆又開始了,于是信貸規模又要管控了,管控下有限的規模必須要用在最賺錢的産品上。誰都知道,持有福費廷是賺不了大錢的,甚至隻能說是“聊勝于無”而已;相比而言,有限的信貸資源一定會被用到貸款上去。如果信貸資源有限,那麽放貸款和做福費廷是二選一的關系,答案一目了然,換了誰都會選擇收益更高的貸款的。
在信貸規模限定的模式下,既然規模都去做貸款了,那麽就不會有規模去買福費廷了,所以福費廷的需求當然就減少了。
現在的一些福費廷交易
有人說現在還有不少交易啊,有些價格好像也還可以,其中一部分業務或可以這樣解釋。
除了被分配的新增信貸規模之外,如果看一下銀行各自的資産負債表,僅有的可以調節的表内存貨可能就隻有這些福費廷資産了。那麽怎麽處理?當然是往外賣了。既然在往外賣,這些往外賣的福費廷構成了當下的一些“供應”。
但價格低了是賣不出去的,所以,賣家可能不得不将價格标的高一些,雖然甚至是虧的,但如果和未來這些信貸規模做了貸款來比較的話,其實又是賺的。
而另一方面總有些暫時還沒有被拿去做了貸款的規模在一些銀行的手裏,當被賣出的福費廷價格高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這些銀行還是願意買入這些被折讓出來的福費廷的。這些買入,就構成一些“需求”。
仔細考慮一下背後的原因,上述的供應與需求與去年此時的供需兩旺實際已有雲泥之别。
沒有了源源不斷的如同去年一樣的國内證開立,也就沒有了源源不斷的福費廷産生,現在的業務很多多已是存量博弈。再這樣下去,今年或将不得不與福費廷說再見了。
“再見,福費廷”。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