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總理記者會問答的八個看點
張明:總理記者會問答的八個看點
首席經濟學家論壇
1、2020年就業目标是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最終實現了城鎮新增就業1186萬人。今年我們的就業壓力仍然很大,城鎮新增勞動力約1400萬人,其中高校畢業生909萬人,創曆史新高,還要保障退役軍人就業,還要爲兩億七八千萬農民工提供打工的機會。所以今年我們在制定宏觀政策的時候,依然堅持就業優先的政策,我們繼續推動“六穩”、落實“六保”,還是把就業放在首位。今年我們确定新增城鎮就業的目标是1100萬人以上,希望在實際執行中還可以更高一點。
點評:在新冠疫情沖擊下,中國政府在“穩就業”與“保就業”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超預期完成2020年城鎮新增就業目标。不過,如總理所言,2021年的就業壓力依然很大,其中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與農民工是三大最爲突出的就業群體,需要繼續堅持就業優先政策。而2021年之所以制定6%的增長目标,這其實也與解決就業壓力密切相關。沒有适度的經濟增長,就很難解決就業問題。
2、中國老齡人口已經有兩億六千萬,老齡産業也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朝陽産業,它帶來了多樣化的需求。
點評:要辯證看待老齡化問題。一方面,人口結構快速老齡化的确是導緻中國經濟潛在增速不斷下行、迄今爲止仍在探底的最重要原因。人口老齡化将對總消費、投資、财政、社保體系可持續性等造成負面沖擊。但另一方面,老年人數量的上升的确也對一些行業意味着旺盛的商機,例如大健康行業(養老+醫療)、文化旅遊行業、終生培訓行業等。
3、今年是在恢複性增長的基礎上前行,有很多不可比的因素,而且世界經濟複蘇不确定性依然很大。我們說增長6%以上是開了口子的,實際過程中也可能會增長得更高一點。但是我們不是在定計劃,是引導預期,希望把預期引導到鞏固經濟恢複增長基礎,推動高質量發展,保持可持續性,尤其是和明年、後年的目标相銜接,不能造成大起大落,否則會擾亂市場的預期。
點評:總理解釋了之所以把2021年經濟增速目标定爲6%的幾個原因,一是全球與中國經濟複蘇依然面臨一些不确定性;二是經濟增速目标設定較低,可以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預留空間;三是雖然疫情沖擊導緻2020年經濟增速僅爲2.3%,2021年經濟增速可能超過8%,但當前中國經濟潛在增速仍在6%上下,2021年之所以定爲6%,可以與未來幾年更好地銜接起來。
4、去年我們沒有搞寬松政策,或者說所謂量化寬松,今年也就沒有必要“急轉彎”,還是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可持續性,着力穩固經濟,推動向好。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還是要注重把“肥”施在根上,現在市場主體特别是中小微企業還在恢複元氣中。
點評: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後,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放松程度是較爲有限的,而且在經濟反彈後以較快的速度實現了正常化。與2020年相比,2021年的财政政策與貨币政策的正常化都會繼續,但不會過快緊縮(急轉彎)。此外,總量政策變化不大的同時,結構性還會繼續增強。無論财政政策還是貨币信貸都會繼續向中小微企業傾斜,也即所謂把“肥”施在根上。
5、在财政金融方面,簡單地說,就是要“一減、一增、一穩中有降”。“一減”,就是減少中央政府本級支出,各級政府都要帶頭過緊日子;“一增”,就是擴大直達資金範圍,讓基層和市場主體感到政策支持力度不減,這樣能夠更快更有效地惠企利民;“一穩中有降”,就是在穩定杠杆率的同時,引導金融企業合理讓利,使中小微企業融資更便利、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點評:“一減一增,穩中有降”的确是對當前财政金融政策的準确概括。“一減一增”是對财政政策而言,一方面要降低政府自身對财政資源的消耗,另一方面要降低财政政策在執行過程中的漏損,增加财政資源直達基層的力度。“穩中有降”是對貨币信貸政策而言,要在穩杠杆的同時進一步降低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值得一提的是,總理提出的是穩杠杆,而非降杠杆。這再次回應了之前“不轉急彎”的說法。
6、目前我國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的比重還不高,尤其是基礎研究投入隻占到研發投入的6%,而發達國家通常是15%到25%。我們下一步要加大基礎研究的投入,還要繼續改革科技體制,讓科研人員有自主權,很重要的是要讓科研人員有經費使用的自主權,不能讓科研人員把寶貴的精力花在填表、評比等事務上,還是要讓他們心無旁骛去搞研究,厚積才能薄發。今年我們采取對制造業研發費用投入加計扣除100%的措施,這實際上是一項稅收優惠,就是想通過市場化普惠制的辦法,使企業投資研發有動力。
點評:實際上,近年來中國研發投入占GDP的比率已經在持續較快上升。然而正如總理所言,我國研發投入的結構存在問題,也即基礎研究投入占比太低,更多的是應用研究投入。所謂基礎研究,就是如何從0到1;所謂應用研究,就是如何從1到100。從長遠來看,基礎研究的強弱決定了一國技術自主創新的“硬核”。要更好地發展基礎研究,一方面固然需要更多的研發投入,但另一方面也要更好地爲科研人員減負,改善科研人員的激勵機制。
7、在去年多重沖擊的背景下,中美兩國的貿易規模仍然達到4.1萬億元,增長8.8%。
點評:在新冠疫情沖擊下,中美貿易規模不降反增。這一方面反映了中國供應鏈在外部重大危機沖擊下的強大韌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美救市政策的結構性差異。簡言之,美國救市政策的重點在于保障中低收入階層收入不受疫情沖擊太大,而中國救市政策的重點在于保障中小微企業不受疫情沖擊太大。由于這種結構性差異的存在,從2020年下半年起,美國消費需求恢複很快,而中國企業複工複産進度很快,兩者的結合使得中國對美國出口強勢反彈。不過,我們也需要擔心,在新一輪巨額财政刺激下,美國的經常賬戶逆差将會繼續擴大。屆時美國政府是否會重新拿經常賬戶失衡問題來打壓中國,并要求人民币兌美元彙率顯著升值,這種風險是存在的,需要我們提前做好準備。
8、中國把内需市場做大,帶動自身發展,也會給外資、外國産品和服務帶來巨大的機會。我在參加代表團審議的時候,一位企業家說,抓住内循環就是要開拓國内市場,抓住雙循環就是要開拓國際市場,兩個市場還可以打通。他說得很樸實,但言簡意赅。
點評:總理再次重申,雙循環絕不是搞“閉關鎖國”、封閉發展。雙循環的核心是“以内促外”,通過做大内需市場來促進對外開放,實現國内市場與全球市場在更廣範圍與更深程度上的互聯互通。雙循環中蘊含的對外開放實則是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我們在開放進程中的主導權也會更強。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