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擴大全球經常賬戶差額
疫情擴大全球經常賬戶差額
國際貨币基金組織
2020年是極端狀況頻發的一年。人們的旅遊出行幾乎一度停滞。石油價格劇烈波動。醫療用品貿易額創下曆史新高。在全球停工停産的背景下,人們深居簡出,因此家庭支出從服務轉向了消費,儲蓄也大幅增加。
雖然新冠疫情對人們的生命健康和生活生計造成了嚴重損失,但是超常規的政策支持避免了全球經濟陷入蕭條。全球對疫情做出的反應(如在出行、消費和貿易等領域的重大轉變)也加劇了世界經濟的失衡——這一點在經常賬戶差額(一國與世界其他國家/地區的交易記錄)上體現了出來。
在最新一期《對外部門報告》中,我們發現,全球對新冠疫情作出的反應進一步擴大了全球經常賬戶差額(即所有國家逆差和順差的絕對值之和),其與全球GDP之比從2019年的2.8%上升至2020年的3.2%。由于新冠疫情仍在世界多地肆虐,全球經常賬戶差額還将繼續擴大。
如果沒有發生這場危機,全球經常賬戶差額本該繼續縮小。雖然對外逆差和順差不一定令人擔憂,但是過度失衡(超出各經濟體基本面和适當經濟政策所對應規模的失衡)則可能加劇貿易緊張局勢,增加發生破壞性資産價格調整的可能性,從而影響各經濟體的穩定。
非同尋常的一年
2020年經常賬戶逆差和順差的劇烈波動源于新冠疫情造成的四大趨勢:
-
出行減少:新冠疫情導緻旅遊和出行大幅減少。這對依靠旅遊業收入的國家(如西班牙、泰國、土耳其)的經常賬戶差額産生了重大負面影響,對其中規模較小的經濟體影響尤爲嚴重。
-
石油需求暴跌:石油需求和能源價格的暴跌相對短暫,其中,石油價格在2020年下半年即開始回升。然而,2020年石油出口經濟體(如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的經常賬戶差額卻大幅下降。石油進口國的石油貿易差額則相應增加。
-
醫療用品貿易額激增:對抗擊疫情至關重要的醫療用品(如個人防護裝備)以及用于制造這些用品的生産要素和材料的需求激增了約30%,這對這些貨物的進口國和出口國産生了種種影響。
-
家庭消費轉變:人們被迫閉門不出,因此,家庭消費從服務轉向消費品。這種情況在發達經濟體最爲多見。在這些經濟體中,用于遠程辦公和虛拟學習的電器等耐用品的購買量有所增加。
所有這些因素導緻了部分國家經常賬戶逆差擴大(意味着買入大于賣出)以及部分國家的經常賬戶順差擴大(意味着賣出大于買入)。有利的全球融資環境,加上各大央行空前的貨币政策支持,使各國更容易爲擴大的經常賬戶逆差提供融資。相比之下,在過去融資環境大幅收緊的危機期間,經常賬戶逆差會使一國的處境更加艱難,使之進一步陷入衰退。
除了這些外部因素,新冠疫情還導緻政府通過大規模舉債的方式爲醫療服務籌措資金、爲家庭和企業提供經濟支持,這對貿易差額造成了巨大且不均衡影響。
前景展望
2021年,全球經常賬戶差額将進一步擴大,但這一趨勢預計并不持久。IMF工作人員的最新預測顯示,随着中國的順差和美國的逆差收窄,未來幾年全球經常賬戶差額将會縮小,到2026年将降至全球GDP的2.5%。
如果大型逆差經濟體(如美國)進一步實施财政擴張,或者經常賬戶順差國家(如德國)财政調整速度快于預期,那麽上述差額收窄的進程可能會推遲。新冠疫情的再度暴發以及全球融資環境的收緊則将阻礙資本向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流動,從而亦可能對經常賬戶差額産生影響。
盡管遭遇了危機沖擊,可能是由于其産生的全球影響,2020年的超額經常賬戶逆差和順差基本保持不變,約爲全球GDP的1.2%。導緻對外失衡過度的原因大多出現在新冠疫情之前,其中包括财政失衡以及結構扭曲和競争力扭曲。
推動世界經濟的再平衡
結束世界各地的新冠疫情,是确保全球經濟複蘇、防止各國複蘇進一步分化的唯一途經。這需要全球各方共同努力,以幫助有關國家獲得疫苗接種所需資金并維持其醫療衛生服務。
同步推動全球投資或同步推動衛生支出,以此結束新冠疫情并支持經濟複蘇——這麽做也許能在不增加全球經常賬戶差額的情況下,對世界經濟增長産生巨大影響。
各國政府應當加倍努力,化解貿易和技術争端,實現國際稅收現代化。當務之急應當是逐步取消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特别是針對醫療用品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
經常賬戶逆差過大國家應當在适當情況下尋求減少中期預算赤字,并在教育和創新政策等方面實行有助于提高競争力的改革。經常賬戶順差過大、仍有财政空間的經濟體支持經濟複蘇和中期經濟增長,包括擴大公共投資等。
未來幾年,各國需要同步推動各自經濟的再平衡,同時确保爲經濟複蘇提供堅實、持久的基礎。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