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新聞發佈會:探索跨境融資服務新模式,推出全功能型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開展服務貿易項下信保融資場景創新,首次為國際貨運代理企業提供信保融資支持。
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情況(第十八場)新聞發佈會
發佈時間:2024年1月5日上午
∆ 新聞發佈會現場
省商務廳廳長、省自貿辦主任 方旭
建設自貿試驗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重要戰略舉措。2023年以來,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省自貿辦會同47家成員單位、3個片區以及13個聯動創新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自貿試驗區建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以高水準開放為引領,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大力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發揮引領全省高質量發展“試驗田”作用,探索形成了一批在全國具有引領性標誌性的創新成果,有效提升了對外開放能級,帶動全省主要開放經濟指標提級進位,實現歷史性跨越,有力有效服務國家戰略和全省經濟社會大局。
一、聚焦首創突破,制度創新成果豐碩
中國(安徽)自貿試驗區加強改革整體謀劃和系統集成,截至2023年底,累計形成192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32項為全國首創,10項在全國複製推廣,7項入選商務部研究院2023年全國創新案例。
一是突出引領性,科技領域創新多點突破。中國(安徽)自貿試驗區開展系列首創性探索,率先構建服務自主創新的全週期管理機制。合肥片區在全國率先推行“賦權+轉讓+約定收益”的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改革,開展科研專案經費“包乾制”和產業化經費股權投資改革試點,探索科創企業信用(信用貸)票據融資新模式,設立全國首個城市場景創新促進中心,推動科創要素轉化為真正有益於市場發展的生產力,帶動安徽位居全國區域創新能力第7位。
二是突出集成性,首位產業創新強勁賦能。中國(安徽)自貿試驗區探索以制度創新賦能產業發展的實踐路徑,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多次進行了深度報導。圍繞服務汽車首位產業,蕪湖片區發行全國首單10億元汽車金融公司綠色金融債券,落地全國首筆“再貸款”供應鏈債權憑證保理融資業務;全國首推“全額風險代償”供應鏈金融服務,建設全球首個汽車數位化塗料色彩實驗室,創新高技能人才引培路徑,推動“四鏈”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三是突出系統性,政務服務創新惠企利企。中國(安徽)自貿試驗區緊扣市場主體需求,把重商、安商、親商、暖商、護商各項工作做實做細。蚌埠片區首推內河運費扣減新模式,已為企業扣減運費100餘萬元。開展行政審批“極簡化”試點,做到同類事項平均承諾辦理時限全國最短。探索打造長江航運綜合服務新模式,航運政務審批事項辦結時間壓縮86%。
二、聚焦開放引領,貿易投資提質增效
中國(安徽)自貿試驗區持續加大制度型開放力度,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成效顯著,成為推動全省高水準對外開放的重要支撐。
一是“新三樣”加速出海,外貿發展實現新跨越。深入實施“徽動全球”出海行動,2023年前11個月(以下統計時間相同),中國(安徽)自貿試驗區實現進出口額1798.6億元、同比增長9.7%,分別高於全國、全省平均增幅9.7、1.2個百分點,帶動全省進出口總量躍居全國第9、中部第1,帶動全省進出口增速躍居全國第7,穩居長三角、中部第1,增速在全國前十大外貿大省中居首位。帶動全省機電產品出口3297.6億元、同比增長23.3%,占出口總值的68.4%。其中電、光、鋰“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364.9億元、同比增長16.5%。
二是“強磁場”效應凸顯,吸引外資實現新躍升。以“投資安徽行”為統攬,打造定向聯繫外商、磁吸海外投資的“天下徽商圓桌會”“海客圓桌會”等品牌。率先擴大旅遊、教育等服務業開放,落戶全省首家外商投資旅行社、外商獨資設立的經營性教育培訓機構。中國(安徽)自貿試驗區實際使用外資55.2億元、同比增長30.8%,增幅分別高於全國、全省40.8、20.5個百分點。
三是“雙迴圈”融通內外,開放通道實現新擴容。著力打造高水準開放樞紐,推廣“聯動接卸”“直裝直提”等模式至合肥港及沿江一類口岸,開通全省首條集裝箱外貿直航航線(蕪湖—俄羅斯)。首次開通合肥至芝加哥(洛杉磯)、倫敦2條“第五航權”執飛航線,啟用長三角國際航空合肥物流分撥中心,合肥國際貨運航線增至8條(芝加哥、洛杉磯、仁川、大阪、阿姆斯特丹、達拉斯、紐約、布魯塞爾)。開行至連雲港海鐵聯運班列,推進“鐵路快通”模式應用,暢通中歐班列出運快速通道。中歐班列(合肥)全年累計開行868標準列、同比增長13%。
三、聚焦增勢賦能,主導產業培育壯大
中國(安徽)自貿試驗區充分發揮制度高地和開放先行優勢,推動片區主導產業“鏈條化集聚”“集群式發展”。
一是助力“集聚區”,主導產業起勢見效。清單化推進實施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等主導產業開放創新試點舉措,建立全國首個型材工業互聯網平臺,成立長三角首個量超協同創新中心。中國(安徽)自貿試驗區新簽約億元以上專案333個,大眾集團在國內首個獨資電池包生產工廠【大眾汽車(安徽)零部件有限公司】、必歐瀚全球研發中心、大陸輪胎四期、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區等一批外資專案、總部專案簽約落地、建成投產。
二是深耕“試驗田”,金融創新有聲有色。推動優質企業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政策擴面增量,全省納入政策範圍的企業已有370多家,居全國前列。在全國率先開展“貸投批量聯動”模式試點,形成“批量推薦”“貸投聯動”“風險補償”三大機制,累計為887戶科創企業提供“股+貸”聯動支持368.86億元。探索跨境融資服務新模式,推出全功能型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開展服務貿易項下信保融資場景創新,首次為國際貨運代理企業提供信保融資支持。實現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常態發行,助力34家創新主體融資5.3億元。
三是打造“共同體”,協同合作走深走實。推動長三角產業一體化發展,加快研發飛地、創新平臺、政策標準區域協同,推廣“江海聯運”“離港確認”“共艙管理”等新模式,深化安徽與沿海、沿江港口合作,推動制度規則“軟聯通”、要素使用互聯互通。建設“一帶一路”重要節點,探索“海鐵空”聯運、中歐卡航專線“門到門”物流服務等創新模式,共建共用新亞歐聯運通道。全省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進出口3809.3億元,同比增長22.7%,占全省外貿的51.6%。
四、聚焦激發活力,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中國(安徽)自貿試驗區圍繞提升發展“軟實力”,持續推進營商環境整體優化,為爭創一流積累了經驗。近日,全國工商聯發佈“2023年度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主要調查結果,安徽營商環境得分與口碑均居全國前十。
一是市場化環境公平公正。加快形成公平競爭的制度體系,試點出口貨物知識產權狀況預確認,實現無障礙“秒放”通關。推行跨境人民幣繳稅服務,非居民企業境外稅款繳納入庫時間壓縮至半天。探索“一碼管地”,大幅縮短企業辦事週期並節省測繪成本。探索新型研發機構股權投資改革,引入外部投資超50億元。
二是法治化環境透明高效。逐步完善法治保障體系,協同推進安徽(合肥)創新法務區建設。發揮國際商事法律綜合服務中心作用,探索涉臺民商事案件“訴調解紛”新機制,實現涉臺民商事案件辦理業務流程再造。建立安全生產“輕違不罰”制度和監督執法企業線下免查清單制度,變被動執法為主動服務。
三是國際化環境開放共贏。多措並舉優化涉外營商環境,大眾學院首批26名學生成為德國大眾的“種子工程師”。探索建立境外職業資格認可清單制度,擴大境外人才在自貿試驗區執業範圍。推進國際學校、國際門診建設,引入國際商保直付系統,打造國際商業醫療保險結算“綠色通道”。
2024年,我們將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自貿試驗區建設的重要論述,全面落實省委十一屆五次、六次全會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堅持向海而興、奮楫爭先,充分發揮改革開放綜合試驗平臺功能,高標準對接國際經貿規則,重點開展“制度型開放、營商環境優化、國際貿易能級、雙向投資合作、主導產業賦能、科技創新策源、區域協同發展”七大提升戰略行動,賦能發展新質生產力,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和打造“三地一區”建設“七個強省”,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安徽篇章貢獻力量。
商務部研究院副院長 崔衛傑
受安徽省商務廳(省自貿辦)委託,近期我們開展了對安徽自貿試驗區建設三周年的評估工作。
安徽自貿試驗區獲批建設三年來,圍繞國務院批復的《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基本要求,搭建起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掛帥的高規格統籌協調機制,建立了“9+3+N”專項工作組體系,以“全員自貿”的工作態度和推進思路,推動各項改革試點任務落地見效。截至2023年11月底,112項試點任務已落地見效110項,實施率98%;其中中央事權64項試點任務已實施62項、實施率97%;地方事權48項試點任務已全部實施、實施率100%。三年來,安徽自貿試驗區以不到全省千分之一的面積貢獻了全省近四分之一的進出口額,以及近四成的利用外資,形成了一批在全國具有引領性的制度創新成果,初步實現了國家所賦予的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標。
我們評估發現,安徽自貿試驗區緊緊圍繞《總體方案》要求,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任務,觸發了制度、開放、產業、創新和服務戰略五大領域的深層次“變化”,帶來了發展方式的變革,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一是觸發制度之“變”,助力制度層面向改革開放綜合試驗平臺的跨越
三年來,安徽自貿試驗區緊抓制度創新這一核心任務,在科技創新、貿易投資、金融開放、營商環境等領域形成了192項制度創新成果。在這些成果形成過程中,安徽自貿試驗區注重運用市場化的邏輯、聯動發展的邏輯、系統集成的邏輯探索制度創新路徑,切實發揮了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綜合試驗平臺的作用。
例如,將市場化的邏輯運用到科研機構建設、科研團隊評價、科研成果轉化等科技體制改革中,形成的“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改革新模式”改變以往在科技成果轉化後才能進行收益分配的模式,允許在科技成果轉化前就對所有權進行分割,轉化時間由1年縮短至2個月。用聯動發展的邏輯推動蕪湖港與上海洋山港加強協作,通過實施“聯動接卸”江海聯運新模式,洋山港—蕪湖港之間貨物全程運輸時間平均約48小時,相較於其他模式節省近50%。用系統集成的思路創建“一網通”國際人才一站式服務體系,集成人才認定、出入境、戶籍管理等60多項業務,已累計服務海內外人才2萬多人次。
二是觸發開放之“變”,助力開放層面向改革開放新高地的跨越
三年來,安徽自貿試驗區緊緊圍繞改革開放新高地的戰略定位,加大開放力度,為全省、全國高水準對外開放貢獻了力量。
從總量貢獻情況看,三年來,實際利用外資和進出口額占全省比重分別保持在30%和20%以上。其中,2021年,安徽自貿試驗區利用外資額達8.7億美元,在全省占比高達47.4%,對所在省區市吸引外資的貢獻度在全國處於領先水準。2022年,安徽自貿試驗區實現進出口總額1861.9億元,同比增長26.0%,分別高於21個自貿試驗區整體、全國增幅11.5個、18.3個百分點,高出全省增幅17.1個百分點。
從結構優化情況看,安徽自貿試驗區在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發展上成果豐碩。例如,首個跨境電商網購保稅零售進口退貨中心倉落地合肥片區,推動9610出口包機全省首飛、9810模式全省首單落地等。2023年1-11月,全省跨境電商交易額373.8億元,增長38.8%,高出全省外貿增速30.3個百分點。
三是觸發產業之“變”,助力產業層面向先進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地的跨越
三年來,安徽自貿試驗區以培育建設世界領先的產業集群為目標,推動全省產業高質量發展。
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積體電路、矽基生物基新材料等產業競爭力影響力更為強勁。2023年前11個月,已聚集積體電路企業200多家,形成覆蓋設計、製造、封裝、測試、設備、材料的完整產業鏈;集聚整車生產、零部件、軟體企業等約200家新能源汽車上下游企業;矽基生物基新材料領域的新設企業數增速超過200%。其中,積體電路產品產量排名全國第8位,新能源汽車產量高居全國第4位。
人工智慧、生命健康等領域形成了新的發展優勢。安徽自貿試驗區設立後,蕪湖片區的機器人產業營收保持30%左右的年均增速,培育出國家首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內首家在科創板上市的機器人企業。在生物醫藥領域建立全球首個口服胰島素研發生產基地,研發成功全球首個“口服胰島素膠囊”。
量子資訊等產業領域發展水準走在全球前列。自貿試驗區帶動全省在量子資訊產業上形成了多項全球“首個”、全國“唯一”的成就,如誕生全國第一個量子電腦操作系統、第一條量子晶片生產線、全球首臺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等。
四是觸發創新之“變”,助力創新層面向科技創新策源地的跨越
三年來,安徽自貿試驗區在科創領域推出一系列原創性引領性創新舉措,創新驅動發展成效明顯。
形成了一批硬核科技成果。2023年,自貿試驗區帶動安徽省在全國區域創新能力繼續保持全國第7位。在合肥片區成功實現全國首例基於通用量子電腦真機的演算法驗證;牽頭研製的世界首顆量子微納衛星成功發射;首次在國際上實現百公里級的自由空間高精度時間頻率傳遞實驗。
集聚了一批高端創新資源。安徽自貿試驗區累計推動招引海內外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約400個,成為國際人才集聚新高地。建立“股權投資+政府基金+社會資本+風險投資+專項基金”五位一體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資體系,投資孵化企業超過160家。建設了30多家新型研發機構,推動合肥已建、在建和預研大科學裝置12個,總數位居全國前列。
提升了國際科技合作水準。建立了“中俄超導質子‘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發佈7項相關標準,並率先在中國、俄羅斯、巴基斯坦等國實施,有效推動國際共用先進標準技術。
五是觸發服務戰略之“變”,助力向服務國家戰略關鍵節點和樞紐的跨越
三年來,安徽自貿試驗區多途徑融入國家戰略,服務國家戰略能力顯著增強。
服務國家戰略更具引領性。安徽自貿試驗區立足科技創新基礎優勢,以安徽科研機構為主,發起建立長三角產業技術聯盟,攻關節能降碳相關技術,帶動長三角地區減汙降碳協同增效。在全國率先建設第一個面向海歸留學人員的區域性創新創業中心,為長三角地區人才集聚提供服務。
服務國家戰略更具全面性。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合作過程中,安徽自貿試驗區在深化經貿合作的基礎上,不斷拓展科技、文化、醫療等領域合作,帶動安徽省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合作全面深化。2023年前11個月,安徽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進出口3809.3億元,是2019年的3倍多。
服務國家戰略更具協同性。在合肥、蕪湖和蚌埠3個片區以外,安徽省在其餘13個市均設立了聯動創新區,進一步發揮自貿試驗區輻射帶動作用。例如,亳州聯動創新區積極承接長三角地區產業轉移,已累計簽約專案30個,總金額216.6億元,安徽自貿試驗區推動了全省在服務國家戰略中發揮更大作為。
我們的評估表明,安徽自貿試驗區的三年,是不斷縮小開放差距、與世界拉近距離的三年;是制度創新脈絡不斷清晰、制度創新成果逐漸成型的三年;也是成果不斷發酵進而推動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有效助力高質量發展的三年。
合肥片區“以制度創新推動‘科技—產業—金融’協同發展”實踐路徑在全國層面推廣推介,能否簡要介紹一下相關情況?
三年來,合肥片區堅持把科創自貿作為立足點,落實“科技—產業—金融”良性迴圈的實踐路徑,推出了一系列首創性、引領性的制度創新成果。
一、探索“全週期”創新模式,激發科創動能。聚焦科技創新全生命週期,推動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大市場”。如,針對高校院所面臨的科技成果轉化慢、轉化週期長等問題,全國首創“賦權+轉讓+約定收益”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改革,轉化成果數量同比增長15倍。為解決新型研發機構“自我造血”能力不足問題,全國首創新型研發機構股權投資改革,已孵化企業800餘家,引入外部投資超50億元。
二、實行“快捷鍵”專案服務,賦能產業提升。聚焦重點產業發展需求,著力加強快速通關、快速落地、快速育才三個方面的突破力度。如,為解決環評審批週期長與產業專案落地時效性之間的矛盾,探索環評與排汙許可深度銜接改革,平均審批週期壓縮到5個工作日,有力推動重大產業專案儘快落地。為解決新能源汽車等產業急需的應用型高端人才供給不足問題,成立中德大眾學院,讓高端應用人才通過校企聯合培養方式迅速滿足高速成長的產業發展需求。
三、強化“精准式”金融供給,為企紓困解難。充分激發金融機構改革創新的積極性,開發更多契合產業需求和企業訴求的金融信貸產品,服務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如,創新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大幅降低貸款門檻,累計辦理質押873筆,融資金額近350億元。推行科創企業信用票據融資新模式,為科創企業提供無需抵押和擔保的貸款,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已為85家科創企業融資2.6億元。搭建一站式“金融超市”線上平臺,為企業快速提供融資自選服務,累計支持中小企業5000餘家、資金超100億元。
請問蕪湖片區如何發揮江港優勢,助力全省產業向海而興?
打造江海聯運國際物流樞紐區是蕪湖片區三大戰略定位之一,我們牢固樹立“向海而興、借船出海”的開放意識,加快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和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
一是首創聯動接卸模式。我們在海關的支持下,首創洋山港—蕪湖港“聯動接卸”監管新模式,港口貨物進出口實現“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與傳統水運模式相比,“聯動接卸”模式下,同樣航段物流時間縮短3天以上,每標箱能節省成本約500元,讓作為內陸省份的安徽能夠享受沿海出口的便捷。目前“聯動接卸”模式已在全省五個一類水運口岸全面推廣。
二是簡化通關程式。我們推行內河港口集裝箱區塊鏈DO(Delivery Order提貨單)模式,成為全國首個實現區塊鏈無紙化進口放貨的內河港口,實現內河港口的主要進口貨物全流程線上辦理。推行“內陸區港聯動監管一體化新模式”,將蕪湖綜保區和蕪湖港區統一視為海關監管區,所有報關和出入綜保區業務均可在蕪湖港實施,外貿進出口貨物水路直接運輸至外地進出境口岸。
三是打通直航資質。我們在省交通運輸廳以及口岸聯檢等部門的支持下,在全省率先啟動新能源汽車集裝箱出口業務,支持蕪湖港獲得新能源汽車運輸港口資質審批、具備新能源汽車發運條件。開通首條外貿直航近洋航線,實現“蕪湖—海參崴”新能源汽車集裝箱出口直航。打造汽車裝箱綠色通道,2023年,奇瑞汽車出口93.71萬輛、同比增長101.1%,連續21年位居中國品牌乘用車出口第1。
四是集聚航運資源。我們集中整合部、省、市三級108項政務服務事項,建設長江(蕪湖)航運政務服務大廳,聚焦“開航一件事”,推進航運政務服務及政策兌現辦理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實現申請材料壓縮54%,辦事環節壓縮61%,到場次數壓縮90%,承諾時限壓縮86%。以省港口運營集團等龍頭企業為引領,形成集船舶交易、航運金融、航運保險、航運租賃、船員勞務等一體的航運服務業集聚區。
下一步,我們將充分利用蕪湖港、綜保區、蕪宣機場以及正在打造的國際貿易創新產業園等開放載體,緊密服務市場主體,助力安徽產業向海而興。
新華網記者
請問蚌埠片區圍繞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哪些突破?
蚌埠市副市長 吳永彬
2023年,蚌埠片區按照“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的要求,立足“為國家試製度、為皖北促振興、為蚌埠謀發展”的定位,牢固樹立創新發展理念,積極推動自貿試驗區建設。
一、聚焦科技創新推進產業集聚升級。加強創新平臺建設。堅持科技創新賦能產業發展,支持中電科41所、凱盛科技等企業對標創建國家企業技術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等國家級創新平臺,凱盛工程獲評新型玻璃製造裝備省重點實驗室。加強創新體系建設。圍繞蚌埠矽基新材料產業,聯合凱盛科技、玻璃設計研究院、武漢理工等龍頭企業和科研院所打造製造業“企業+聯盟”協同創新發展體系,以顯示玻璃、新能源玻璃、特種玻璃等為方向,打造“技術創新+成果轉換+產業創新”的創新網路。蚌埠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910家,形成玻璃新材料產業鏈全覆蓋。
二、聚焦制度創新提升對外開放能級。制度開放有保障。2023年蚌埠片區共形成16項省級制度創新案例。印發《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蚌埠片區管理辦法》,明確建立鼓勵蚌埠片區改革創新的容錯糾錯免責機制,為蚌埠片區探索制度創新明確方向。貿易投資便利有提升。“跨境市場採購貿易”線上全流程自助入賬收匯模式、水運進口轉關貨物內河運費扣減模式,入選“安徽自貿試驗區建設三周年十佳制度創新案例”。探索淮河流域水生態協同保護新模式,“以實施‘靚淮河’工程為抓手推動淮河生態蝶變”被生態環境部作為“推進生態環境重大工程實施”具有示範意義的第一個典型案例向全國發佈推介。
三、聚焦創新要素保障核心功能發揮。金融服務有支撐。發揮金融創新“試驗田”作用,有效提升投融資便利化水準。落地全國首單“秸稈利用專案一攬子保險”,為秸稈收儲加工企業提供80%比例融資擔保。成立10億元安徽國控蚌埠高新區產業投資基金和10億元安徽金通九格智慧能源基金。加強創新人才引育。積極探索“五方共建”構建工業互聯網人才培養新模式,通過學院與合作企業共同培育,輸送工業互聯網人才近千人。2023年,蚌埠片區招商簽約億元以上專案99個,同比增長28.6%;協議引資額266.15億元,同比增長20.3%,增強片區引才、留才吸引力。
新安晚報記者
請問2023年合肥片區工作有哪些亮點,下一步圍繞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將在哪些方面抓好落實?
合肥市副市長 趙明
2023年,合肥片區探索形成30項省級制度創新案例,其中4項在全國複製推廣,制度創新的品質和數量得到顯著提升。為幫助市場主體解決融資需求、產業對接、生活配套等問題,常態化舉辦“自貿創新薈”“自貿服務行”系列活動30餘場,發佈《合肥自貿創新政策60條》,為自貿試驗區內中外企業提供高質量、便捷化的優質服務。
在新的起點上,合肥片區將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積極打造自貿試驗區建設2.0版,努力建設更高水準自貿試驗區。
一、加快推進科技創新。深化自貿試驗區與自主創新示範區“雙自聯動”,促進與“科大矽谷”、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範區等聯動發展,推動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大市場”。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充分發揮“科大矽谷”科技體制創新引領作用,持續深化“賦權+轉讓+約定收益”試點,探索職務科技成果單列改革,建立以追求“轉化效率”為導向的全新評價機制。加強科創企業孵化。聯動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發展“科技人才貸”、“企業創新積分貸”、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等服務,推廣金融支持科創企業“共同成長計畫”。賦能科創生態優化。聯動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範區建設,深化一份“信用報告”代替多張上市“合規證明”、科創企業“全方位、立體式”上市培育機制等模式,加速推動科創企業上市。
二、賦能主導產業發展。加強改革整體謀劃和系統集成,推動新能源汽車、積體電路、生物醫藥等領域全產業鏈創新。在新能源汽車產業方面,加快技術創新和推廣應用,深化高等教育雙元制改革,推動智能無人車在城市出行、環衛清潔、園區物流、城市配送等場景應用。在積體電路產業方面,加快積體電路測試產業基地等重點專案建設,推進積體電路關鍵設備跨關區查驗作業一體化試點。在生物醫藥產業方面,加快醫藥創新柔性服務合肥工作站建設,支持基因治療、細胞治療等生物醫藥產品開展多中心臨床試驗並實行倫理審查結果互認。
三、提升開放型經濟水準。充分發揮開放型經濟工作專班作用,用好專題化研究、專班化推進、專業化操作、專人化落實的“四專工作法”,持續提升經濟外向度。加大外資招引力度。加快營造一流的產業生態,加強與國際組織、投資機構合作,吸引境外世界500強企業、跨國公司與我們共同打造研發中心及功能性機構。拓寬外貿領域廣度。升級貨物貿易,大力發展跨境電商、新型易貨貿易、外貿綜合服務、保稅維修等新模式。創新服務貿易,探索實施出口信保政策,推廣跨境人民幣結算、跨境人民幣全程電子繳稅等舉措。發展數字貿易,做強數據要素流動、數字監管等功能。提升開放通道能級。發揮合肥承東啟西、聯南接北的區位優勢,打造多式聯運關鍵樞紐,探索優化江海聯運、鐵水聯運、陸空聯運等“一單制”業務流程。
安徽新聞綜合廣播記者
請問蚌埠片區在國內國際雙迴圈發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利用跨境貿易、市場採購貿易等新業態,推進外向型經濟發展?
蚌埠市副市長 吳永彬
蚌埠片區堅持打造具有蚌埠特色、服務全省、輻射長三角的市場採購貿易生態體系,充分分析挖掘開放平臺功能,確立“以產業驅動自貿試驗區片區建設升級、以跨境貿易推動自貿試驗區片區創新發展”的總體思路。2023年,培育三類市場經營主體138家,其中採購商5家,供貨商107家,經營者26家(外貿公司和貨代公司22家,報關行4家),生產型企業118家;出口報關5638單,實現交易額6億美元,折合人民幣42.5億元;新增出口20個國家和地區。
一、“市場採購貿易試點+省內區域”聯動發展。建設市場採購貿易線下綜合服務中心,為各類參與主體提供備案、通關、結匯、稅務、金融、諮詢、業務代辦等全流程服務。建設運營6000平方米的出口商品展銷中心,為省內名優產品提供集中展示平臺,為境外採購商提供“一站式”採購服務。先後赴合肥、安慶、亳州、淮南等市開展推介活動,組團參加第133屆廣交會,取得意向訂單2360萬元。成功舉辦2023“5.21國際茶日”安徽主題活動暨徽茶國際貿易洽談會。目前,阜南柳編館、滁州德力玻璃、皖南茶葉等周邊地區176家企業1000餘種商品已入駐。
二、“市場採購貿易+跨境電商”業態融合。發展“市場採購+跨境電商”貿易模式,支持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與市場採購貿易試點主體加強聯動,引導市場採購經營者線上使用跨境電商平臺獲取訂單,線下使用市場採購貿易方式出口貨物,拓寬新業態出口管道。試點開展以來,累計實現“市場採購+跨境電商”出口11.39億元。
三、“自貿試驗區+市場採購”賦能發展。為解決企業“收匯難,時效慢”等業務痛點,蚌埠片區通過銀行系統與市場採購聯網平臺開展系統對接,探索“跨境市場採購貿易”線上全流程自助入賬收匯模式,市場採購出口商自行登錄市場採購平臺、查詢來賬資訊、確認來款資訊、發起收匯登記,銀行系統“7*24”自動校驗、放款,做到“即傳即辦”,為企業提供全流程線上自動入賬、自動申報、查詢匯率等“一站式”服務,大幅縮短資金入賬時間,提高企業資金使用效率。2023年,市場採購貿易收匯額達2.4億美元,收匯率46%,收匯率全國領先。
香港經濟導報記者
請問蕪湖片區2023年在制度創新方面進行了哪些探索?
蕪湖市委常委、副市長 楊正
蕪湖片區全面對標先發地區,學習借鑒南京、合肥、濟南、上海臨港、深圳前海、洋浦經開區等好的做法,發揮成員單位作用,圍繞貿易投資便利化、金融開放創新、科創產業等領域,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2023年入選省級制度創新案例23項。
一是收穫一批制度創新案例成果。“供應鏈票據+擔保”業務新模式入選國務院第七批復制推廣改革試點經驗;探索打造長江航運綜合服務新模式入選《國務院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部際聯席會議簡報》;商務部貿研院發佈的《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報告2023》涉及蕪湖片區4項。1項成果入選全省十大改革案例;2項成果入選全省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十佳”創新案例。
二是探索一批新業態新模式。圍繞主導產業發展,推進新業務新模式創新。落地全省首筆綜保區保稅貨物質押融資業務;率先在全省實行“一地一碼”;頒發全省自貿試驗區首張“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電子證照;完成全市首個新型產業用地(M0用地)供地;落地全市首家外資旅行社;首次實現外商投資企業註冊落地全程網辦。
三是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我們深入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省級特別賦權事項清單共260項全部承接,省市兩級承接事項累計達430項。上線運行“一站式審批平臺”,審批效率進一步提升,平均辦件時長由原來的4.91天壓縮至1.62天。強力推進營商環境改革創新示範區建設,實施“首席審批師”改革,在准入准營、工程建設領域實行“一人終審”,審批環節平均壓縮68.25%,辦事時效優化提升84.62%。成立國際商事法律綜合服務中心,建立專業化、綜合性涉外商事法律服務全鏈條保障機制。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努力把自貿試驗區打造成改革開放綜合試驗平臺,更好發揮引領高質量發展“試驗田”作用,形成一批在全國具有較強影響力的改革創新品牌,為建成制度型開放先行區、營商環境示範區、服務高質量發展引領區貢獻蕪湖片區力量。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