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民:当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时的创新、经济与金融三维循环
王忠民:当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时的创新、经济与金融三维循环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2年会于近日在京举行。本次年会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为主题,广泛邀请政府与监管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及业界领袖展开高水平的思想交流,分享真知灼见,展望前沿趋势,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并做好开局之年经济金融相关工作建言献策。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出席年会并在“创新驱动下的经济转型与金融支持”高峰论坛上发言。
王忠民在发言中分享了三个关键词:加速器、独角兽、CVC(产业投资基金),并介绍了这三个模式间的协同效应。王忠民认为,云服务已经成为数字化社会最核心的服务场景,云服务还改变了发展场景应用当中的产业组织结构,主要有三点变化:首先是云服务的边际成本降低为零之后,云基础设施一定给社会的产业带来庞大的金融数据、产业数据以及技术数据的动能支持。随着数据累积,数据之间能够相互赋能,有助于发现更多新业态。此外,云服务将社会产业链中的所有技术均垂直细分为独立运作的产业链条。关于早期股权投资,王忠民认为,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一是在股权证券化的过程中,同股不同权和对赌协议制度能够更好服务创新创业;二是需要保证基金的流动性,能够更好找到交易机会和交易可能。
本次会议有三个主题词:创新驱动、经济转型、金融支持。我将对创新驱动模式、经济转型模式和金融支持模式这三种模式,以及他们之间的协同效应加以分析和分享。
一、适应创新驱动特点的金融支持模式
在创新驱动模式与金融支持模式的协同效应中有三个主体很重要:加速器、独角兽、CVC(产业投资基金)。加速器是创新驱动过程中重要的承载平台,加速器中的平台可以提供创新主体所需要的生产资料甚至交换场景,包括:服务器、平台软件、场景应用连接、客户市场等,以及可以产生创业主体与资本之间的高效链接。加速器平台通过赛马机制发现千里马,也就是独角兽的潜力者,在随后成为独角兽的过程中伴随CVC的介入和加持。
平台型商业模式已经并仍然深刻颠覆着传统商业模式,将大多数企业从“管道”型(供应商在一端、消费者在另一端)的旧交互模式中裹挟进开放并有反馈回路的新商业模式中来;而这一颠覆也会改变创新驱动的模式和金融支持创新创业的逻辑。在平台中创业的门槛大大降低,平台可能不会收取租金和成本,例如数据存储、软件应用的费用,而只与创业公司就未来收入的现金流签订分润协议。这种低成本、共享生产资料的创业环境极大地激发了主体的创新动力。
新的创新驱动模式大大提高了从创意到创新的落地效率。技术以飞快的速度推动着商业的迭代和变化。在创新的过程中降低成本、提高资本要素使用效率,显然是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诉求。匹配创新驱动最重要的激励模式是合伙制,人类历史中曾经尝试过让创新参与分配,比如说专利,通过专利估值使其成为创新创业的成本。而新的创新驱动模式的特点是高风险、高成长性,其商业逻辑一定要节约资本、强激励,基于“投入—产出”的“信贷融资”金融支持模式被基于“要素风险收益”的“权益融资”金融支持模式替代。现在的合伙制大部分采用的是持股平台的形式。参考国际经验,特别是在个人养老金兴起的时候,这种VC的投资模式,也就是IVC的独立风险投资模式,会成为重要的创新驱动资本。
随着创新驱动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除了IVC的独立风险投资模式,还应当培育多种形式的创新驱动资本,例如:CVC、母基金、家族合伙等。让资本的力量真正多元化匹配创新驱动的技术应用,匹配创新商业模式的成长逻辑。
二、经济转型模式——迎接数字经济时代
当前,数据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与之相伴的云服务也成为商业社会中最大的场景,到处都在兴建IDC数据中心。我们需要理解,数据的积累和价值之间并不是线性的关系。随着数据的积累,其价值和效用会成倍地成长。而垂直数据集与大数据叠加又可以起到升维的效果,生长出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价值。数据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因为其积累的非线性关系,治理和规范就显得尤其有挑战性,也是现在监管的一个重大课题。
无论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看待数据要素带来的商业大变革,它都以惊人的速度在生长着:如最近的ChatGPT、AI绘画等层出不穷的新事物,必将发展出新的场景和新的应用,并深刻改变产业组织结构。
产业组织结构中的三点改变:
首先是数字经济逻辑中的产业边际成本。梅特卡夫定律告诉我们:网络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更通俗些的解释:网络的价值与联网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今天我们看到,创新商业逻辑中的基础网络很多在免费给全社会使用。这在传统商业逻辑中是不可想象的,但在数字经济中,客户或者创业机构作为节点加入到网络中,本身就给平台价值的提升贡献了指数级的赋能。中国的支付、C端消费互联网的发展,都遵循这一规律。
其次是规模经济无限性与广泛覆盖性。数字经济和过去的工业经济、农业经济中规模边际收益递减的逻辑是不同的。数据作为一种生产资料,不仅不会局限于土地区域、劳动力人数等,相反数据量越大,相互赋能越多,产生出新的价值,甚至新的商业场景的可能性就越大。数字经济时代的创业机构可以相对快地成长成千亿级、万亿级的公司,正是因为数字经济自身的规模无限性特征。
此外,新产业形式还具有广泛覆盖性的特征。搜索、社交、媒体等产业数字化后可以生发出消费场景;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数字化后,可以生发出信贷、财富、加密场景。云服务可以生发出新的开发软件工具,微软之所以收购GitHub开源式原代码免费托管平台,就是因为它背后积累的开源原代码是最丰富、最有效的,而且它作为生产工具,具备覆盖更多产业领域的能力。如果能够既提供平台服务,还提供工具,那产业组织成长和发展的形态就相当广泛和多样化了。
最后是技术发展推动产业变革的方式。在工业化时期,如果不进行研发,产品升级、市场有可能就会被竞争者占有。但是今天科技变化的速率如此之快,固定资产的折旧还没结束,新科技就使其变成沉没成本了。产业发展已经从竞争逻辑进入到迭代逻辑。
于是科技产业本身从过去的实验室、研发部门,变成了一个专业垂直的产业形态,新的科技产业形态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在颗粒度极细的产业分工中,科技产业也在做最垂直、最专业细分的技术;二是中间工具拥有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对现在的芯片和软件产业分析后可以发现,诸如CAD、EDA、操作系统、以及操作系统中的基础软件等中间产品,可落地的商业场景、产业领域极具想象力。比如深度学习,不仅下的了围棋,还可以在ChatGPT当中聊天、写作,以聊天进入商业场景,可以解决广泛的服务产业成本和拓展性的问题。
三、金融服务数字经济的新模式
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和产业面临着超越传统创业的高风险性、高度不确定性。无法用杠杆、信贷的金融服务模式解决,如前文所述与“合作制”的商业模式所对应的股权投资的方法和逻辑应运而生,所以就有了VC,有了IVC、CVC,有了协同创新逻辑。VC的持有者通过分散投资来应对高度不确定的风险,从而平滑收益曲线,持续地为社会提供创新资本。
数字产业的新特点也给传统股权投资带来挑战,同时也催生了新的解决方案。比如:为了解决数字产业增长的非线性特点带来的股权变化和资本数量变化不匹配,出现了差异投票权,即AB股权制度;也可以通过对赌协议提前安排未来的风险收益。再比如为了解决长期投资中的流动性问题,最近几年出现了S基金,提供给份额持有人交易场景。此外,除了传统的上市退出,平台收购也给平台企业成长提供了新的循环模式。创新产业和资本之间原来是依靠外部关联的,现在则有了内部聚变的新形式,除了到二级市场当中寻求退出机会,还可以在平台内部完成资本积累和资本裂变。
最后想强调一下,在近两年的市场变化中,特别是加息缩表过程中,风险资产的价格会大幅下降。如何在恶劣环境中,使创新驱动经济转型仍然可以形成良性循环,是金融的重要使命。此时,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和多样化的创新资本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严冬中,以资本之活水滋养创新驱动模式的勃勃生机,从而继续推动经济转型;待到春暖花开时,创新驱动、经济转型、金融支持之间的循环才有机会迎来丰收。让金融真正起到服务于实体经济、服务于经济转型、服务于科技实现、服务于社会福利的作用。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