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光紹:高水平開放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3.0版
「高水平開放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3.0版的核心動力,對於推動上海的國際化進程、服務國家戰略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意義重大,有助於進一步確立上海作為新興市場國家代表在全球國際金融中心體系的地位和影響力。」
12月9日,在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與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CCIEE)聯合主辦的第四屆外灘金融峰會外灘全體大會「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上,外灘金融峰會組委會執行主席、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長屠光紹如是說道。
屠光紹指出,高水平開放應聚焦五個重點領域:
一是要從市場開放到製度型開放。製度型開放有著更高的要求,既要對標國際一流標準和最佳實踐,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影響力的製度體系;還要參與國際規則的製定,將國際規則和自身發展更好地互動和融合。
二是要從局部管道式開放到全方位開放。
三是要從傳統金融要素開放到新型金融要素開放。
四是要從配置國際資金、資本向配置國際資產的功能開放。
五是要從「邊境」開放向「邊境後」開放,讓金融機構進入後能夠遵照本國法律更加平等地參與金融業務、融入國內金融市場,提升市場的有效性。
屠光紹提出,以高水平開放推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3.0版建設需要在四方面形成合力,包括發揮市場和政府驅動的體製優勢、發揮好開放和改革的雙引擎作用、不斷加強監管協調、不斷完善中央和地方的協同機製。
高水平開放
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3.0版
經過近30年的發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已經走過了前兩個階段:1992年作為國家戰略提出的1.0版本和2009年「國務院19號文件」2.0版本的戰略部署。2.0版本提出階段性的戰略任務和戰略目標:到2020年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至此,國際金融中心建設2.0版的階段性任務基本完成,此後將進入3.0階段。3.0版,也是我集大家的共識而提出的一種說法。
作為長期國家戰略,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需要不斷推進。特別最近幾年,國內國際形勢、發展格局、發展環境都出現了非常重大的變化。統籌按照「十四五」規劃、二十大精神,對於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3.0版意義重大。圍繞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3.0版本,國家層面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文件,上海市政府也做出了推進安排,業界及社會各方也在不斷聚焦形成合力。在此,圍繞高水平開放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3.0版本,我談三點意見。
高水平開放是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3.0版的核心動力
歷史上,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始終以開放作為重要動力。新發展階段,二十大對高水平開放也做出了新的戰略部署。高水平開放對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3.0版意義重大。
第一,二十大報告對高水平開放、高水平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著力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聯動效應等都提出了明確要求,這充分說明開放對於中國式現代化意義重大。只有不斷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開放進程,才能為中國的高水平開放提供更多、更好的支撐。
第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目標並非是建設國內、區域金融中心,而是國際金融中心。但上海的國際化進程依然任重道遠,這就需要不斷推進高水平開放,以開放帶動上海的國際化進程。
第三,當前全球經濟金融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這必然會對國際金融中心的調整產生深遠影響。以開放推動上海的國際化進程,對於服務國家戰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意義重大,有助於進一步確立上海作為新興市場國家代表,在全球國際金融中心體系中的地位和影響力。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高水平開放
的重點領域和環節
高水平開放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核心動力。下一步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高水平開放,應聚焦五個重點領域和重要環節。
一是從市場開放到製度型開放。自建設以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始終以開放作為重要動力,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盡管當前依然要推動市場開放,但製度開放的重要性在不斷提升,二十大報告也專門提出要「穩步推進製度型開放」。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金融資源高度集聚,承擔著國家發展和全球金融體系調整的重要使命,必須要走在製度型開放的前列,充分發揮對製度型開放的引領作用。
製度型開放是更深層次的開放。規則、規製、標準和管理對於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具有更加基礎性、引領性的作用,有助於推動國際金融中心更加可持續的發展。與此同時,製度也是國際金融中心在全球競爭與合作領域的製高點。從這個角度看,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在繼續推進市場開放的同時,必須更多聚焦於製度型開放。
製度型開放有著更高的要求。首先在路徑上要進行國際對標,其次要參與國際規則製定,並要能將國際規則和自身發展需要更好地互動和融合。製度型開放是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開放,尤其要重視可持續金融領域的製度型開放,這也是全球共同關註的問題。製度型開放不僅要求製度要具有國際競爭力、影響力,還要關註製度的效率和成本,這就要求對標國際一流標準和最佳實踐。此外,還要立足於中國實際,更好地參與世界趨勢,與全球進行更高水平的互動。
二是要從局部管道式開放到全方位開放,這一點至關重要。過去開放更多是漸進的過程,無論業務開放、牌照管理還是監管領域,基本都通過局部管道式開放的方式進行。盡管局部管道式開放是開放的必要階段,但要向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邁進,就必須從局部管道式開放向全方位開放轉型,當然這也需要一個過程。
三是要從傳統金融要素開放到新型金融要素開放。相比資本等傳統金融要素,數據作為新型金融要素,與金融開放的關系越來越密切。數據是金融體系的基礎要素,會對金融服務、金融市場、甚至金融體系產生全方位的影響,數據跨境流動也已成為金融開放的重要內容。金融跨境,包括金融信息跨境、金融業務跨境、金融資本流動和金融機構的境內外布局等,都需要機構的綜合管理和數據的跨境流動。如何在安全有序的條件下推動數據的跨境流動,這是金融開放領域越來越重要的議題。但目前數據跨境領域還存在數據分類標準不清晰、規則不細致、監管要求不明確等問題。
四是要從配置國際資金、資本向配置國際資產的功能開放。過去上海金融市場、資本市場在配置國際資源時,更多是吸引外來資金進入。但隨著中國不斷開放,金融體量不斷增加,市場不斷走向成熟,越來越多的資金、資本向中國集聚,這是非常重要的成果。但另一方面,也顯示出中國金融市場在配置國際資產方面的開放程度仍然不夠。
提高國際資產配置功能,一方面要吸引境外公司到境內上市和發債,更多地配置國際資產、為國際資產定價,這也是我始終呼籲的「股票國際板」。另一方面,還要推動新興國際金融資產在上海金融中心的配置,包括數據資產、知識產權等。特別要通過搭建國際金融資產交易平臺,更好地發揮上海金融中心配置國際資產的功能,不斷推動高水平開放。
五是要從「邊境」開放向「邊境後」開放。不同於國界線的概念,貿易投資領域的「邊境」指的是吸引資金、資本和各類金融機構進入。當前我國「邊境」大門是打開的,十分歡迎各類金融機構到上海發展。但機構進入後(即「邊境後」)是否能享受到「準入清單」和「準入前國民待遇」,這是值得重視的。從這個角度看,我們要更加重視「邊境後」的開放,關註金融機構進入後如何能夠遵照本國法律更加平等地參與金融業務、融入國內金融市場。
當前很多外資金融機構都有進一步開放的訴求。金融市場方面,目前對外資的開放程度有限。銀行間市場雖已有兩家外資銀行,但還可以進一步開放;金融期貨市場目前只能做套保業務,很多機構也都還沒有進入;場外衍生品市場對外資證券公司等的開放程度仍然不夠。金融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對於完善金融市場功能、促進金融市場更好發展、加速金融資源集聚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金融業務方面,部分金融業務還需進一步開放,比如外資金融機構的基金托管等。在國內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下,外資機構進入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後的布點和展業,應該有進一步的發展空間。監管方面,牌照監管、監管透明度、監管標準、監管協調等也需進一步提高開放水平。特別是要推動製度型開放,推動國內製度與國際接軌,這將有助於提升整個市場的有效性。
以高水平開放推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
3.0版建設需要形成更多合力
相比1.0、2.0版,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3.0版的要求更高、挑戰也更大。推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確立,不斷推動上述五個領域的高水平開放,需要在以下四方面形成合力:
一是要發揮市場和政府驅動的體製優勢。以高水平開放推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3.0版,要更好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同時政府也要積極發揮作用。這些方面過去有很好的經驗,要繼續堅持政府和市場驅動的體製優勢。
二是要發揮好開放和改革的雙引擎作用。高水平開放意味著我國將會采取更多開放舉措,特別是在重點領域、重點環節。要不斷地以開放促改革,再以改革更好地推動開放,充分發揮開放和改革的雙引擎作用。
三是要不斷加強監管協調。推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3.0版面臨很多困難和挑戰,監管協調至關重要。很多金融開放領域都不會只涉及一家監管機構、管理部門,因此必須努力形成監管部門之間的有效協調。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2.0版建設過程中,監管協調也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是要不斷完善中央和地方的協同機製。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是國家戰略,國家層面要做好戰略部署和推動。與此同時地方政府也責無旁貸,特別是在營造高水平開放的營商環境方面。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既需要整體推進,也需要臨港片區承擔重要的先行功能、浦東片區承擔社會主義建設先行區的示範作用。從這個角度看,臨港、浦東和整個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聯動,需要中央和地方形成更好的協調機製,這對於以高水平開放推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3.0版意義重大。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