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威州概況及對華合作情況
一、北威州簡況
(一)北威州全稱為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Nordrhein-Westfalen),位於德國西部、歐洲腹地,西與比利時、荷蘭接壤。面積3.41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比利時和盧森堡的總和;人口1792.6萬,占德國總人口數的21.56%,是德國人口最多、最稠密的聯邦州。州首府系杜塞爾多夫市,德國十大城市中該州佔據4席(杜塞爾多夫、科隆、多特蒙德、埃森)。
(二)在德國經濟崛起過程中曾發揮重要作用的魯爾區位於北威州境內。魯爾區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區之一,由北威州中部的11個直轄市和4個縣級市的總計54個鎮組成,其中較為著名的城市有多特蒙德、埃森、杜伊斯堡、波鴻等,形成獨特的“魯爾城市集群”。該區富含煤炭、鐵礦等資源,為戰後德國“經濟奇跡”做出了巨大貢獻。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在政府和社會各方面政策、資金和技術等大力扶持下,魯爾區從原來的“煤鋼中心”逐步轉型為傳統產業與資訊技術、生物技術等新興產業相結合的新型經濟區。
(三)在2017年舉行的北威州州選中,基督教民主聯盟成為最大黨,進入州議會的其他政黨還有社民黨、自民黨、綠黨、選擇黨,州議會議長為安德烈·庫帕 (André Kuper,基民盟)。目前州政府由基民盟和自民黨組成的“黑黃”聯盟聯合執政,前州長阿明·拉舍特(Armin Laschet,基民盟)因出任2021年德聯邦大選聯盟黨總理候選人宣佈放棄州長職務,並於大選後辭職。現任州長亨德裏克·於斯特(Hendrik Wüst,基民盟),副州長約阿希姆·施塔姆普(Joachim Stamp,自民黨)。
二、北威州在德國具有舉足輕重地位
(一)國內生產總值在各聯邦州中排名第一。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6971.25億歐元,受新冠疫情影響同比下降2.84%,占德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0.92%、歐盟的5.24%,接近荷蘭全國總值、中國的5.40%。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88萬歐元。如果北威州以單獨個體參與世界各國國內生產總值排名,2020年位列全球第18位。除機械製造、汽車、化工、能源等支柱產業外,北威州的新媒體、生物、醫療健康、通信、物流、新材料等領域在歐盟都具有較強競爭力,現正著力推動5G通信、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等新興行業發展。
(二)對外貿易在各聯邦州中排名第一。北威州2020年進出口總額約3975.68億歐元,同比下降9.33%,占全德(22305.14億歐元)17.82%,位列德國十六個聯邦州首位。其中出口額1761.05億歐元,同比下降9.08%,僅次於巴符州(1899.85億歐元)位列第二,占德國出口總額(12051.39億歐元)的14.61%,主要出口商品為化學製品、機械、金屬、汽車及零部件、醫藥製品;進口額2214.63億歐元,同比下降9.52%,位列第一,占德國進口總額(10253.75億歐元)的21.60%,主要進口產品為數據處理設備、化學製品、汽車及零部件、石油和天然氣、金屬。
(三)居民購買力在各聯邦州中名列前茅。以州府杜塞爾多夫為圓心500公里半徑範圍內覆蓋1.6億消費者,是歐盟總人口的三分之一,擁有歐盟近半購買力。
(四)吸引外國投資和海外投資在各聯邦州中排名第一。德國21.6%的外企企業落戶在北威州,有約20000家外國企業。外資企業共創造了100多萬的就業崗位。2020年成功落戶北威州以及在州內投資擴建的外國投資專案數量達408個,在全德16州中占比24.2%。德國近四分之一直接投資流向北威州。英國金融時報旗下fDi雜誌“歐洲未來城市和地區2020/2021”排名顯示,北威州在“歐洲最佳投資地區”排名中名列前茅,在“對外投資戰略”單項排名中位居榜首。
(五)重要企業在有關榜單上占比在各聯邦州中名列前茅。在2021年8月《財富》雜誌公佈的世界500強企業名單中有27家德企上榜,其中總部在北威州有6家,分別是德國電信、德國郵政敦豪集團、意昂集團、拜耳集團、蒂森克虜伯、麥德龍集團;其中3家躋身世界200強企業之列,全德共有11家。在德國銷售額50強企業中,北威州佔據18席。在德國40強貿易企業中,Aldi、麥德龍、Rewe等13家總部位於北威州。作為德國最多家族企業所在地,包括貝塔斯曼、漢高在內的北威州1195家家族企業創造了逾5千萬年銷售額,占全德家族企業25.5%,居各聯邦州首位。
三、北威州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設施、產業及人文等資源富集的基礎性優勢
(一)北威州是歐洲的門戶
北威州是德國乃至歐洲重要交通物流樞紐,州內的杜伊斯堡港是通江達海的世界最大內河港,也是歐洲最重要的貨物集散高地之一。該州高速公路、鐵道和水路網路四通八達。共有445條國內外直飛航線。杜塞爾多夫機場是德國第三大機場,科隆-波恩機場是德國第三大貨運空港。該州還擁有2200公里高速公路、17600公里聯邦或州級公路,與歐洲遠程公路網絡連接便捷。該州擁有德國最稠密的軌道交通網絡,是德國高鐵網路最重要的節點,其中科隆是歐洲火車班次最多的火車站。
(二)北威州是德國工業腹地
2020年北威州10559家工業企業創造了約3217億歐元營業額,占全德18.2%。機械製造行業是北威州最大的行業雇主,創造了20多萬的就業崗位(占德國19.0%)。就業人數中有19.7%從事第二產業。北威州的魯爾都市區是歐洲實力最強的工業區,這裏既有世界級的大型工業企業,也有數十家在其業務領域處於領導地位的小型工業企業。
(三)北威州是德國享譽世界的研發基地
擁有70所高校、12所馬普研究所、14所弗朗霍夫研究所、9家萊布尼茨研究聯合會分所和42個科研中心及技術園區。其中於利希科研中心、德國航空航太中心、德國神經退行性疾病科研中心、歐洲神經科學研究中心(ceasar)等科研機構享譽國際。亞琛工業大學、波恩大學入選德國“精英大學”。
(四)北威州是德國重要的年輕學術骨幹培養基地
截止2020/21學期,共約77萬名註冊大學生,約占德國在校大學生總數的24%。超過10萬名海外留學生(約占全部大學生比例13.2%)在北威州深造,學習4000多個不同的專業。
(五)北威州是德國首選物流集散地之一
德國25大物流集團中有9家總部設在北威州。全德四分之一的物流中心位於北威州。北威州24000家物流企業,共34.85萬名員工,銷售額680億歐元,算上工業和貿易企業內部負責物流工作的員工,共有712.0萬名員工從事物流行業。弗勞恩霍夫材料流和物流研究所(IML)位於多特蒙德,是世界上物流行業最大的科研機構。
(六)北威州是德國創新型經濟發展的領頭羊
從歷史看,作為德國最重要的工業區魯爾區所在地,經過近30年不懈努力,該州成功完成從煤、鋼工業區到現代化工業、科研和服務性區域的結構性變革。該州在轉型過程中高度重視環境治理,採取有力措施改善一度被嚴重污染的環境。環境治理進程不僅使北威州生態環境明顯改觀,也使環保產業成為該州支柱產業之一。
從未來看,該州在德國“工業4.0”戰略和數字化進程中發揮領先帶頭作用。率先成立多個工業4.0尖端技術研發集群及技術相關聯合體,規模與科研實力在德首屈一指。德國政府為“工業4.0”戰略投資2億歐元(時長5年),其中4000萬歐元投向東威斯特法倫-利佩集群(OWL)。2015年,OWL同多特蒙德、亞琛共同當選全德首批5家中小企業“工業4.0中心”之一。近年來,該州制定“州資訊通訊技術2020路線圖”,穩步推進智能物理系統、智能電網和物聯網建設,決定至2020年投資6.4億歐元用於數位化建設。北威州還是全德最佳數字經濟的地區平臺之一。其有效的數字經濟平臺搭建了初創企業、中小企企業和大型集團之間的合作的橋樑
(七)北威州是德國最重要的會展中心之一
北威州每年舉辦近百場世界級展會,吸引600萬人次參展(新冠疫情前數據)。印刷設備、船舶製造、食品、攝影器材、醫療器械、焊接切割技術、安全設備等60多家國際性主導展會落戶於此。杜塞爾多夫、科隆、多特蒙德、埃森均是國際著名的重要展會城市。
(八)北威州文化產業發達
全州共有近700座非營利性博物館,年參觀人數近1500萬(新冠疫情前數據)。擁有六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分別是科隆大教堂、亞琛大教堂、關稅同盟煤礦工業區、奧古斯都堡、獵趣園、科爾維城堡與下日耳曼界牆。埃森市被選為2010年歐洲文化首都。州府杜塞爾多夫是享譽世界的文創產業之鄉。
四、北威州在德國發展對華關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北威州在中德共建“一帶一路”方面走在前列
(1)北威州業已成為中歐班列在歐洲西部的一個最重要節點。一是擴容增效成果顯著,杜伊斯堡已成為中歐班列線路最廣、班次最多、運量和貨值最大的重要節點。其中,僅開行於杜伊斯堡與重慶之間的中歐班列(重慶)就占到中歐班列貨運總量的四成,且來回程開行比例更趨合理,初步實現重來重回,返程班列比例穩步提升。二是輻射版圖持續擴大。隨著中歐班列的線路和功能不斷延伸拓展,橫貫歐亞的國際物流“新動脈”正在形成。例如,中歐班列(重慶)自杜伊斯堡返渝後,向東可通過與長江黃金水道的鐵水聯運,使“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實現有效貫通;向南可通過常態化開行的渝新歐中越/中老(泰)貨運班列以及中新互聯互通專案南向通道的鐵海聯運抵達越南、老撾、新加坡等東盟國家,通過鐵路“歐洲-重慶-東南亞”全程供應鏈“一站式”雙向互聯互通實現“一帶”和“一路”的無縫銜接。2021年,中歐班列開通了杜伊斯堡至甘肅、內蒙古等地的新線路,進一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2)北威州企業與中方在“一帶一路”框架下開展第三方合作方面一馬當先。杜伊斯堡港務集團繼參與中國-白俄羅斯工業園建設後,又與新加坡港務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決定以“陸海新通道”建設為重心,積極參與“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專案(簡稱中新互聯互通專案)”。有關人士指出,德國杜伊斯堡港作為首個參與中新互聯互通專案的歐洲企業,構成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新亮點,具有重要示範意義。
(二)北威州日益成為中德開放和創新合作的一個強大支點
(1)北威州是全德對華貿易和雙向投資“雙料冠軍”。2020年,北威州與中國(不含港澳臺)雙邊貿易額為439.31億歐元,同比增長2.72%。其中對華出口120.83億歐元,同比下降0.15%,主要出口商品為機械、化學製品、數據處理設備、電氣設備、醫藥製品等,中國是北威州第三大出口目的國,位列荷、法之後,較2019年上升一位;自華進口318.48億歐元,同比增長3.85%,主要進口商品為數據處理設備、電氣設備、機械、紡織品、服裝等,中國繼續保持北威州第二大進口來源國,僅次於荷蘭。目前,北威州有2700多家企業在華投資或設立代表處;在北威州的中國企業機構超過1200家,居各州首位。
(2)北威州正在成為中德創新合作的熱土。目前,雙方正在更多以科技創新引領合作,著力通過發揮各自比較優勢,在未來產業領域共同做大蛋糕、做大產業、做大市場。例如,華為業已成為總部位於波恩的德國電信最大外國合作夥伴,並正與杜伊斯堡市攜手在當地打造智慧城市樣板。
(三)北威州是中德地方合作和人文交流高地之一
據德方統計,北威州是中國在德華僑華人、留學生和中資企業最集中地區,近3.6萬名華僑華人在該州居住生活,占全德華僑華人四分之一。截至2020年底,中國在該州留學人員總數約為1.1萬,其中在州內高校註冊的中國留學生為9494名,約占在德高校註冊的中國留學生總數的五分之一。目前,中國和北威州友城關系已逾20對,建立了200多個高校合作專案和40多個校際夥伴關係,設有4所孔子學院。近年來,業已成為當地民眾喜聞樂見的傳統文化盛事之一的“中國節”等人文交流傳統品牌煥發全新活力。自2018年起,萊茵蘭地區三大重要城市杜塞爾多夫、科隆、杜伊斯堡開始聯合與輪流舉辦中國節(因新冠疫情自2020年起暫停),這一創新舉措是中國同三市友好關係不斷深化的結晶,中國節的嶄新未來精彩可期。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