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经济金融平稳运行面临挑战。广东银行业保险业持续强化政治担当,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取得阶段性成效。
广东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裴光日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广东银保监局将持续加大对需求端政策实施的力度,全力帮助市场主体纾困,增强实体经济信心。
裴光在专访中还谈到了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粤港澳金融监管等问题。
稳经济稳大盘 引导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21世纪》:今年,广东银保监局推出哪些稳经济稳大盘的措施?有哪些需要进一步发力和补足的地方?
裴光:今年以来,广东银保监局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银保监会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做实做细稳经济和金融助企纾困政策,凝聚辖内银行业保险业合力,助力广东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一是细化完善配套措施,打好金融支持稳增长组合拳。制定全局贯彻落实稳经济和金融助企纾困政策实施方案,明确“全盘统筹布局、条线部署推进、属地责任落实”的行动路线,细化10方面118项针对性落实措施,制定“施工图”和“任务书”。同时,有针对性地细化出台一系列配套金融政策措施。比如小微金融方面,专门印发通知进一步加强小微金融帮扶政策贯彻落实力度,推动政策精准直达市场主体。
二是全力护航困难行业,打通融资渠道畅通经济循环。聚焦支持服务业复产回暖,加强多方协同,建立名单制银企对接机制,指导银行机构主动对接辖内860家服务业困难企业,相关企业授信约3746亿元,支持服务业持续复产回暖。聚焦支持货运物流业助力保通保畅,加大信贷支持和风险保障。
三是重点扶持小微企业,多措并举促进“输血减负”。努力“应延尽延”,助力渡过难关。落实延期还本付息政策,上半年,辖内主要银行机构为小微企业实施延期还本付息1238亿元,户数5.22万户。推动银行机构加大展期续贷支持,截至6月末,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余额1859亿元,同比增长35.55%。鼓励“应贷尽贷”,助力恢复元气。推动辖内银行机构发挥好小微企业间接融资的主渠道作用,截至6月末,辖内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9万亿元,同比增长16.88%,有贷款余额户数163.41万户,同比增加26.29万户;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同比增长26.89%。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首贷户”达2.43万户,贷款金额804.87亿元。督促“应减尽减”,助力轻装上阵。引导辖内银行机构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费让利,强化监管和督导,对20家银行机构开展涉企收费现场检查。
四是加快支持重点领域,驱动广东经济增长新引擎。支持广东制造强省建设,紧密围绕制造业“六大工程”,引导加大信贷投放,支持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提升核心竞争力。截至6月末,辖内制造业贷款余额超2万亿元,同比增长32%,增速为各项贷款的2.5倍;上半年新增贷款3908亿元,增量实现同比翻番;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广东支柱性产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均超过40%。加大广东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信贷支持,截至6月末,辖内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同比增长70.17%。累计为2300余户国家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发放贷款超350亿元。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扩投资,引导辖内银行机构支持全省1570个重大项目建设,为重大项目发放贷款948亿元,并为专项债项目提供配套融资460亿元,约为去年同期的2.5倍。“险资入粤”持续发力,保险资金在粤投资1.76万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投向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的金额超3000亿元,比去年同期新增投资规模超过337.9亿元。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联合研究制定科技金融实施意见,着力满足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需求。推动我省成为全国扩大开展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线上办理首批试点,联合印发试点实施方案,截至6月末,辖内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余额超130亿元,同比增长48%。支持“广东强芯”工程,落地新型权利质押融资业务,辖内主要银行为2家芯片企业提供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质押贷款1140万元。
接下来,我们要继续跟时间赛跑,持续加大对需求端政策实施的力度,用足用好政策工具,加强预期引导,进一步提升行业政策与金融政策适配性、协同性。同时,在坚持商业可持续和风险总体可控原则下,引导优化金融资源配置,鼓励金融机构结合自身特点做更多探索和金融产品创新,激发创造新的信贷需求,全力帮助市场主体纾困,增强实体经济信心。
金融数字化转型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
《21世纪》:金融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广东银保监局是如何推动辖内银保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根据前期实践经验,监管部门应该注意或者规避哪些问题?
裴光:广东银保监局从三个方面着手推动辖内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一是加强监管引领,稳步推进数字化转型。指导各金融机构以人民为中心,以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在严守风险底线的前提下,走出一条与自身发展需要、科技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匹配的数字化转型发展之路,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精准性、适配性、可得性,避免出现为了转型而转型。二是夯实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数据基础。广东银保监局持续督促金融机构建立健全数据治理体系,完善数据治理制度,加强数据资产管理,持续提升数据质量,通过建立具有高效数据服务能力的数据中台,逐步统一系统间的数据统计口径和加工方法,充分发挥机构内部的数据要素生产力。三是凝聚行业力量破解数字化转型难题。为打破机构间的数据壁垒,促进数据要素流通,解决“数据孤岛”问题,广东银保监局先后开展了对大数据、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创新应用。广东银保监局牵头搭建的区块链“慧享平台”获得全国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通过该平台金融机构能共享威胁情报、黑白灰名单,提升风险控制能力;组织辖内金融机构探索使用联邦学习技术,实现不同银行机构间、不同行业间数据的“可用不可见”,为数据要素在金融业各类参与主体间的有序流动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在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监管部门需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数字化转型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监管部门要指导金融机构坚持正确方向和目标推动数字化转型,不要贪大求全、盲目扩张,也不能利用金融科技创新搞监管套利、脱实向虚,在监管框架下稳妥推进数字化转型,才能取得实效。二是防范数字化转型中的新型风险。加强业务合规管理,充分评估新模式下业务的逻辑变化和技术的使用变化,有效识别流动性风险新特征。加强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管理,完善技术安全防护体系,强化对数据的安全访问控制。防范模型和算法风险,确保模型的可解释性,防止出现算法歧视。三是避免出现数字化转型考核“一刀切”。数字化转型是金融机构不断探索、不断试错的过程,监管部门应避免针对不同机构提出统一的数字化转型要求,应充分考虑机构自身情况,对机构数字化转型成效进行考核和引导。
探索建立大湾区金融监管协调沟通机制
《21世纪》: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广东金融开放持续扩大。未来,广东银保监局将如何携手粤港澳金融监管部门,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裴光:在中国银保监会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东银保监局跨前两步、主动作为,举全局之力积极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深化跨境金融创新合作,推动粤港澳金融服务互联互通,争当金融对外开放和改革创新“先行者”,有关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三种思维”,推动大湾区实现更多跨境金融先行先试。一是加强系统思维,推动粤港澳三地在金融监管规则上实现更多突破。二是加强创新思维,鼓励支持多层次跨境金融创新。三是加强底线思维,统筹处理好扩大金融开放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进一步探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监管协调沟通机制,强化大湾区跨境监管联动与风险监测合作,构建三地金融纠纷调解合作机制,推动大湾区金融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