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功勝:實現中國債券市場的高品質發展
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金融委的統籌指揮下,人民銀行與相關部門、業界一道,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改革方向,加強債券市場頂層設計與統籌規劃,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推動高水準對外開放,並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走好中國債券市場高品質發展之路。
债券市场改革发展成效
中國債券市場曾經歷較為曲折的發展過程。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我國債券市場發展注重吸收國際經驗並結合國情,遵循市場發展的客觀規律,主要面向合格機構投資者並依託場外市場,同時減少債券市場行政管制,強化市場化的約束機制,激發市場自身活力,取得了較好的發展成績。
一是規模穩步增長,融資功能持續增強。截至2022年5月末,我國債券市場總規模達139萬億元人民幣,較2012年末增長了4.3倍,居世界第二。其中,公司信用類債券規模為32萬億元人民幣,穩居全球第二,是僅次於信貸的實體經濟融資第二大管道。
二是市場結構日趨完善。從債券品種看,涵蓋了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公司信用類債券、資產證券化產品等各類品種。近年來,債券市場還推出了綠色、扶貧、鄉村振興、“雙創”、疫情防控等多種專項債券,在綠色轉型、疫情防控、普惠金融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從投資者結構看,涵蓋了境內銀行、保險、證券、基金、信託、理財和境外中央銀行、主權財富機構、國際組織、金融機構等3800余家機構投資者。
三是市场法制和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2012年,国务院部署人民银行牵头成立公司信用類債券部際協調機制,各部門加強協作配合,統一了債券市場訊息披露、違約處置和信用評級等基本規則,建立起了債券市场统一执法机制。2021年,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制定推动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下一阶段的改革方向和措施。目前,我国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体系,如较早实现了债券的无纸化、建立债券登记托管体系、实行全市场券款对付(DVP)结算、成立独立的中央对手方清算机构等。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统筹监管金融基础设施工作方案,并按照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要求,积极推进债券市场金融基
四是構建市場化、法治化的違約風險處置機制。2014年債券市場打破剛性兌付逐漸常態化以來,人民銀行會同發展改革委、證監會等部門持續加強相關機制建設,推動建立司法、行政、自律相結合的債券違約處置框架。市場化、法治化的違約處置方式不斷豐富,司法救濟管道逐漸暢通。人民銀行、國資委、證監會共同建立中央和地方層面國企債券違約監測預警工作機制,加大監管合力和風險防控針對性。
礎設施互聯互通,促進市場要素自由流動。
四是構建市場化、法治化的違約風險處置機制。
2014年債券市場打破剛性兌付逐漸常態化以來,人民銀行會同發展改革委、證監會等部門持續加強相關機制建設,推動建立司法、行政、自律相結合的債券違約處置框架。市場化、法治化的違約處置方式不斷豐富,司法救濟管道逐漸暢通。人民銀行、國資委、證監會共同建立中央和地方層面國企債券違約監測預警工作機制,加大監管合力和風險防控針對性。
推进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是我國構建市場化、開放型金融市場體系的必然要求。多年來,債券市场坚持渐进可控、平衡效率与安全的开放原则,注重顶层设计与统筹安排,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是投資者類型不斷豐富,數量穩步增長。2005年,國際金融公司和亞洲開發銀行獲准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人民幣債券,泛亞基金和亞債基金開始入市投資。2010年,可以入市的境外機構投資者範圍擴大至境外央行類機構、人民幣境外清算行和參加行,2016年進一步擴大至境外持牌金融機構以及養老基金等中長期機構投資者。截至2022年5月末,進入銀行間市場的境外機構有1038家,覆蓋了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
二是内地與全球債券市場有序聯通。2017年7月,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債券通”北向开放顺利落地。“债券通”既注意采取多级托管等国际通行做法,通过两地基础设施系统连接,切实便利境外机构“一点接入”,又充分考虑我国国情,通过准入备案、集中交易、穿透式信息收集等一系列安排,有效支持监管和风险防范。2021年9月,南向开放也顺利落地。截至2022年5月末,境外机构投资我国债券规模为3.74万亿元人民币,较“债券通”开通前增加了2.81万亿元人民币。
三是債券市場影響力顯著提升,金融體系韌性不斷增強。2018年以來,我國債券市場先後被納入彭博巴克萊、摩根大通、富時羅素三大國際債券指數。這反映了全球機構投資者對於中國經濟長期健康發展、金融持續擴大開放以及持有人民幣資產的信心。2022年5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決定,將SDR籃子貨幣中人民幣權重由10.92%上調至12.28%,人民幣權重位列美元、歐元後,居第三位。儘管受多種因素影響,近期國際金融市場的波動性加大,但我國債市匯市總體保持了穩定,經受住了一次“壓力測試”,這既反映了中國作為一個大型開放經濟體在應對外部衝擊方面的體量優勢,也充分反映出深化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穩慎推進金融市場對外開放,使得我國金融體系韌性不斷增強,也有助於提振境外投資者對我國金融市場擴大開放的信心。
四是逐步從要素流動型開放轉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近年來,人民銀行會同各方積極回應市場合理訴求,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有力政策措施和優化舉措,推動發行交易、登記結算、評級等各項市場規則制度與國際更加接軌。2022年5月,在境內商業銀行櫃檯債券、跨市場轉託管、“債券通”等債券多級託管多年實踐的基礎上,人民銀行與證監會、外匯局聯合發佈公告,統一了境外機構投資者進入中國債券市場的相關政策要求。近期人民銀行與香港監管部門正在推進利率衍生品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的舉措,為境外機構投資者提供有效的利率風險對沖工具。
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推动中国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
下一階段,人民銀行將繼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落實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的要求,與各方共同努力,扎實推動中國債券市場改革開放和高品質發展,為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一是構建高效聯通的多層次市場體系,培育多元化的合格投資者隊伍。加快推動債券市場基礎設施有序聯通,實現要素自由流通。穩步發展金融機構櫃檯債券業務,滿足市場多元化投融資需求。加強債券市場制度創新和產品創新,提高債券市場的覆蓋面和包容性。按照共建共用原則,建設覆蓋全市場的總交易報告庫。按照風險識別和承擔能力,強化准入管理,完善投資者適當性制度。
二是夯實債券市場法制基礎,加強監管協同,強化風險防控。推動完善《公司法》《證券法》《企業破產法》和《中國人民銀行法》等法律,鞏固上位法基礎。研究制定《公司債券管理條例》,按照分類趨同原則,統一各類制度和執行標準,明確非公開發行公司信用類債券的發行轉讓、資訊披露、投資者保護、法律責任等內容。加強對市場異常交易情況、違約風險、整體杠杆率的跟蹤監測和資訊共用,促進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處置。強化資訊披露監管,提升信用評級品質,促進風險揭示和風險定價。完善和落實好市場化、法治化的違約處置機制,提升風險出清效率。
三是持续推進金融高水準對外開放。對標國際通行標準,兼顧我國實踐,不斷完善制度體系和監管模式,進一步全面推動債券市場由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完善宏觀審慎管理,加強跨境资金流动监管,做好市场运行实时监测,构建系统性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机制,在保证金融安全基础上推进债券市场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