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连线】陈洪斌:疫情之下,消费如何发力
首席嘉宾:陈洪斌(鹏扬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总经理助理,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首席记者:张菁(CCEF研究院 宏观研究员)
首席连线:在疫情的反复下,我国居民消费数据承压且储蓄意愿在一季度达到历史最高,这对疫后的经济恢复影响有多大?您认为又该如何有效地刺激消费?
陈洪斌:在长期的历史数据跟踪下,宏观经济对消费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边际变量而非绝对量,把过去15年的社零消费数据的绝对值放在一张图中对比,会发现每年的绝对量都会呈现非常稳定的增长。而在2020年,消费第一次出现了同比负增长,如果把2020年的社零绝对值放到历史数据中,你会发现整个走势突然间掉到了16、17年左右的水平,应该说这个现象在中国消费的历史数据中是难得一见。2020下半年,随着大家对疫情的预期好转,消费数据恢复迅速;再到2021年开年,尤其1-6月,整体的消费数据较过去的年份,无论是在绝对量还是边际增量上,都是非常正常以及良性的;2021年的8月,由于当时疫情在全国多点爆发造成消费数据又出现了剧烈的波动,但是到了年底、春节前后又稳定了;今年开年的宏观消费数据1-2月基本上正常,由于3月包括上海以及之前深圳的疫情爆发,又跌回了大概16、17年的水平,下跌幅度非常严重。
其实,宏观经济对于消费的影响相对较弱,更多的是偏边际上的敏感变化,并不是对绝对量的影响。但是疫情对于消费的影响较大,这个过程非常容易复原,就是当疫情封控导致大家没有办法出门或者尽量减少公共场合的活动,这个时候消费就下降了。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可以观察到一旦疫情稍微好转,消费马上就会反弹。因此,针对这样的问题没有必要采取措施,换而言之,在全城封控之下去促进消费的成本可能特别高,也没有太多收效。
如果在疫情逐渐好转的条件下,怎么样去通过政策拉动消费?历史上来看,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中国的宏观经济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整体的动因主要是来自于投资。如果是通过中央政府拉动消费,把宏观经济向上拉升,目前从宏观研究的角度来看还没有特别成功的案例,当然如果各位朋友有了解这样的案例也可以跟我分享。我们看到的主要是通过货币与财政的配合,把宏观经济向上拉动,一般都是先货币、后财政,然后是消费。主要逻辑就是货币和财政政策发出之后,老百姓有钱了,才能再拉动消费,所以从政策层面来看,拉动消费对于经济的影响是比较滞后的。
怎么样下一步去考虑长期的消费问题,从需求的角度来出发可分为两个层面:一般性需求和有效需求。首先,一般性需求的增长依靠于科技创造,比如苹果较早的推出智能手机产品,也比较成功,现在全球基本都在采用这种产品,而以前整个全人类是没有这种消费需求的,这个就是由科技创造出来的,所以真正的刺激消费本质上是科技的进步,创造出新的产品,来创造出需求。
其次,有效需求,好比原来我喜欢这个商品但我买不起,随着我的收入的提升,原有的需求转化成有效需求,最后转化成消费,对经济产生影响。有效需求,从我国历史上来看,其实是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的配合从而形成经济的增量,中央最近也在采取在具体领域的一些政策,一般来讲,第一是地产的上下产业链,第二是汽车消费,第三是智能终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手机。这三大块基本占到中国居民消费的七八成以上,任何随便的日常消费和这三大块基本都不在一个数量级上,所以我们看到中央的政策现在已经开始陆续对地产施行维稳政策,包括近期已经也出台了汽车相关的政策,下一步可能还会持续有新的政策推出,比如智能手机终端方面,以往我们也看到有过相应的政策出台。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