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全球可能步入新滯漲時代
張明為中國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
注:本文為《金融博覽》專欄文章,發表於2022年第4期,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
滯漲(Stagflation)是指經濟停滯與通貨膨脹的組合。這通常被認為是一種異常情況。因為在正常情況下,經濟增長強勁往往伴隨著通貨膨脹。這是因為,在經濟增長強勁的背景下,各種資源要素得到充分利用,因此通常面臨供不應求的格局。一個典型案例是在勞動力市場上,如果經濟增長強勁,那麼失業率將會下降,勞動者工資自然水漲船高。相反,經濟增長低迷通常與通貨緊縮相關聯。
那麼在什麼情況下,可能出現經濟停滯與通貨膨脹並存的異象呢?用經濟學的術語來說,通常是在發生總供給負面衝擊的情形下。在總供給、總需求原本處於均衡的前提下,如果外部負面衝擊導致總供給曲線左移,那麼就會出現產出下降、價格上升的局面,從而形成滯漲局面。
在世界經濟歷史上,最典型的滯漲案例發生在上世紀70年代。20世紀50、60年代是世界經濟史上難得的繁榮時期,而這一時期恰好是被70年代的滯漲所終結的。1970年代滯漲的直接原因是兩次石油危機的爆發。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的戰爭導致OPEC國家集體減產,造成全球石油市場嚴重供不應求,推動原油價格快速上漲。油價上漲構成了一次經典的總供給衝擊,導致通脹加劇與產出下降。
滯漲也是宏觀經濟政策制訂者最不願意面對的一種情況。在正常情況下,如果經濟增長低迷,那麼決策者將會放鬆財政貨幣政策以刺激經濟增長。然而在滯漲的前提下,這樣做的結果將會導致通脹加劇。在正常情況下,如果通脹上升,那麼決策者將會收縮財政貨幣政策以抑制物價。然而在滯漲的前提下,這樣做的結果將會導致經濟增長進一步停滯。
要成功解決滯漲問題,只有兩條出路。出路之一,是通過各種措施讓總供給曲線重新右移。這些措施既包括新一輪技術革命,也包括通過談判妥協讓資源出口國重新加快生產,但無論如何,即存在不確定性,也可能耗時費日。出路之二,是為了實現一個政策目標,而不惜犧牲另一個政策目標。例如,在1980年代初期,美聯儲主席沃爾克為了成功遏制通貨膨脹,不惜以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為代價。
筆者認為,隨著2022年俄烏衝突的爆發,全球可能步入新滯漲時代。滯漲可能再度成為全球主要國家都會面臨的重要挑戰。
事實上,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後,根據美國經濟學家薩默斯的說法,全球經濟已經陷入了“長期性停滯”的格局,也即世界經濟增長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後的增速顯著低於危機之前。導致長期性停滯格局的原因,大致包括全球人口老齡化加劇、全球技術進步放緩、全球收入分配格局惡化,以及全球化速度顯著放緩、各種保護主義明顯抬頭等。
2020年爆發的新冠疫情加劇了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雖然在疫情爆發初期,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一度顯著下跌。例如布倫特原油價格就在2020年上半年由每桶60美元以上跌至每桶20美元左右。然而從2020年下半年至今,全球大宗商品價格顯著反彈,並已經遠遠超過疫情爆發前的水準。例如,布倫特原油價格已經由每桶20美元上漲至每桶100-110美元左右。
造成疫情後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升的原因大致包括:一是全球總需求在疫情衝擊下先收縮後反彈;二是疫情顯著擾亂了全球大宗商品的供應鏈,造成大宗商品的產能顯著收縮;三是疫情導致全球運輸體系陷入癱瘓,運輸成本大幅提高;四是對節能減排的全球關注導致傳統能源的供給出現了趨勢性收縮。
在2022年年初,大部分市場參與者認為,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大宗商品產能的回復以及全球運輸體系逐漸恢復正常,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將會由單邊上漲轉為雙邊盤整,甚至高位回落。然而,俄烏衝突的爆發完全打破了市場參與者的預期。
在正常情況下,諸如戰爭等衝突的爆發將會顯著加劇投資者的避險情緒,導致避險資產(例如黃金、美元與美國國債)市場價格上漲、風險資產(例如股票和大宗商品)市場價格下跌。然而,由於俄烏衝突的雙方均是全球範圍內大宗商品的重要供給方(俄羅斯主要是原油與天然氣、烏克蘭主要是農產品),兩者之間衝突的爆發自然會導致大宗商品供給收縮,從而推動大宗商品價格一路上升。2022年年初至3月上旬,標準普爾商品指數年內漲幅就接近40%。
更重要的是,從目前的發展態勢來看,俄烏衝突很難在短期內完全結束。目前來看有兩種可能性。第一,是俄烏雙方在短期內達成妥協,戰爭結束,但俄羅斯與北約之間中長期對峙的局面進一步強化。第二,是俄烏戰爭繼續升級。這兩種情景對大宗商品購買者而言都並非好消息。在第一種情景下,大宗商品短期漲勢可能終結,但大宗商品價格中樞在中期內可能持續抬升。在第二種情景下,大宗商品短期內可能急劇上漲。例如,目前已經有機構認為,布倫特原油價格在今年年內可能突破每桶200美元。又如,有學者認為,未來幾年內鋰價格可能上漲3-4倍。
如前所述,當前全球範圍內人口老齡化加劇、技術進步速度放緩、收入分配差距加大、全球化速度放緩甚至逆轉等問題依然存在,這意味著世界經濟增長很難擺脫“長期性停滯”格局。新冠疫情與俄烏衝突的相繼爆發又加劇了全球大宗商品供不應求的局面,推動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這種總需求低迷與總供給收縮並存的狀態,無疑將會加劇全球的滯漲格局。事實上,當前的世界經濟,與1970年代有很多相似之處。這無疑是令人擔憂的。
我國應如何應對全球範圍內可能形成的滯漲格局呢?首先,通過自身努力,保持中國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其次,作為全球大宗商品的最重要進口國,我們要對特定大宗商品的供應可能下降甚至中斷保持警惕,提前尋找新的進口替代國與替代產品是非常有必要的;再次,從中長期來看,推動我國國內能源革命與產業轉型,降低我國經濟增長與產業發展對進口大宗商品的依賴,方是治本之策。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