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揚:中國的“雙碳戰略”投資大有可爲
李揚:中國的“雙碳戰略”投資大有可爲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
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暨2021國際投資論壇于2021年9月8日晚在福建省廈門召開。中國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出席大會并作主旨演講。應商務部和福建省委省政府之邀,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教授莅會,并在開幕式上作了題爲《中國的“雙碳戰略”投資大有可爲》的主旨演講。
以下爲李揚教授的演講全文。
爲了實現上述“雙碳”目标,在未來幾十年中,中國将展開大規模的投資。
從投資領域分析,實現“雙碳”戰略的投資主要分布在四大領域:一是能源零碳化和電氣化——電力領域零碳化和工業、交通運輸電氣化是實現碳中和的核心路徑,其中,僅電力領域就占了全部碳排放的30%;二是技術改造和能效提高——應用于碳排放較高的各個領域,主要通過技術進步降低耗能和碳排放;三是需求減量——主要是工業領域通過廢棄金屬回收、混凝土回收、塑料再生等手段減少産品生産,實現碳減排;四是碳捕捉——在能源工業領域,仍然存在一些難以被完全替代的情況,因此,尚有一定規模的碳排放需要通過碳捕捉(包括農林業碳彙)予以吸收。
分行業看,與“雙碳”戰略有關的新增投資主要分布于能源、交通運輸、建築等三個碳排放占比較高的領域,分别占新增投資的49%、27%和16%。因此,“雙碳戰略”的施行,對于不同行業将産生不同的影響,這将深刻地改變中國的産業結構,提升中國經濟增長的質量。
傳統化石能源領域将面臨長期嚴峻的挑戰。在全球至2050實現碳中和的情景下,化石能源占比将從目前的80%下降到2050年的20%,其中煤炭和石油的使用量将急劇下降,這是我們面臨的極大挑戰。
在電力系統,全面的轉型可能爲之帶來确定性的長期成長空間。新興電力系統将轉向以新能源爲主體,在2060年碳中和的約束下,電力結構的變化路徑更加清晰,國内火電發電量占比預計将從目前的接近70%逐漸降低到2060年的10%左右,風電、光伏将逐步成爲電力系統的主體能源。同時,與之配套的相關産業,如與電網配套的儲能,應用端的生物燃料、氫能、電動車等領域,也都會獲得相當大的增長機會。
在重工業領域,基于“重資産”的特征,其所受影響在短期和長期内将有明顯的區别。在短期,由于要實行嚴格的環保要求,産量将受到控制,産業集中度可能提升;長期而言,技術變革和行業結構調整将成爲趨勢,工業和交通部門碳中和的實現将極大程度上依賴于創新技術的發展(包括氫能、碳捕捉技術、合成燃料技術等),這顯然會大大改變産業的空間和競争格局,提升中國經濟成長的質量。
據初步估算,我國實現“雙碳戰略”所需投資大約在150萬億~300萬億元人民币。這意味着,平均算來,未來我國每年将在“雙碳”領域投資3.75萬億~7.5萬億元,這大約相當于全年投資的10%左右。如此規模的“綠色”投資,無疑會給中國乃至世界經濟增長帶來新的機遇。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