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漢民:數字經濟革命将在亞洲取得最大成功
2020-12-22 09:19:00
周漢民:數字經濟革命将在亞洲取得最大成功 本文來源: 國際金融報、複旦發展研究院 近日,“上海論壇2020”年會在上海開幕,正值上海論壇15周年之際,年會以“亞洲
本文來源: 國際金融報、複旦發展研究院
近日,“上海論壇2020”年會在上海開幕,正值上海論壇15周年之際,年會以“亞洲再出發:展望未來十年 ”爲主題, 600多位來自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智庫、高校、學術機構、企業、政府和媒體等機構的嘉賓和代表通過線上和線下方式彙聚一堂,共論亞洲未來十年發展。
在這場盛會上,曾經擔任上海世博局副局長、世博會執行委員會副主任的周漢民對亞洲未來十年何去何從發表了展望。
經過八年時間、31輪談判,東盟十國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這15個國家所建立的區域經濟合作協定于今年11月15日最終簽署。
這一記漂亮的“三分球”振奮人心,因爲該協定代表了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新方向。
周漢民相信,亞洲将以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艱巨努力推動新全球化模式的誕生。
RCEP協定的簽署國在世界範圍内有一定影響力,加上目前世界上兩大區域經濟體歐盟和美墨加自貿協定,當今世界的經貿力量或成三足鼎立的狀态。
周漢民分析,“從人口數量看,RCEP協定簽署國的人口總量占全球人口總量的30%,歐盟占比6%,美墨加占比6%;從經濟總量看,RCEP在全球占比31%,歐盟占比18%,美墨加占比28%;從貿易方面看,RCEP在全球占比33%,歐盟占比31%,美墨加占比18%。這意味着RCEP具有絕對的重要性。”
“RCEP協定目前雖未生效——生效條件是協定簽署國家中至少九個國家的立法機構批準。但當協定生效後,或将産生‘虹吸效應’,會有更多的太平洋流域國家加入。”周漢民強調。
周漢民對未來打了個比方,“如果有一天,RCEP和CPTPP兩條道路上跑的車駛向同一個方向,這同一個方向就是世界的‘新全球化’。”
當RCEP協定中的15個國家90%的貨物最終達到零關稅,當服務貿易市場進一步開放,當今後用共同的原則來解決争端……當這些都從暢想成爲現實後,必然推動亞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進而推動新全球化的發展。
周漢民是上海世博會從申辦到舉辦的親曆者,展望亞洲未來的同時,許多記憶湧上心頭。用《亞洲雄風》的歌詞來形容,“我們亞洲,樹都根連根;我們亞洲,雲也手握手”。
2002年12月3日,世界給了中國一次機會,世博會申辦成功。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中國爲世界呈現一片異彩,上海世博會迎來了190個主權國家和56個國際組織的參展。亞洲40多個國家幾乎悉數到場,體現了一個“根連跟、手握手”的亞洲。
當時有兩個亞洲參展國家讓周漢民現在說來仍十分動容,一個是阿富汗,一個是伊拉克。
這兩個國家在當時都因爲戰争陰雲密布,民衆生活極爲艱難,但是作爲主權國家他們全程參與了上海世博會,作出了重要貢獻。
“阿富汗展館起的名稱叫《亞洲的心髒》,他們展示了400年阿富汗偉大文明的成果。當然那個國家的文明史遠不止400年,是數千年。我幾乎不敢相信,那些是從戰火紛飛的境遇中收集來的展品,不遠千裏運到中國。” 周漢民講起了十年前的故事。
上海世博會是2010年5月1日開幕的,但是伊拉克政府表示來不及,希望他們的展出能延期到6月1日開幕。
當時,190個主權國家都在5月1日開館,隻有一個國家推遲了一個月。
“2010年6月1日,伊拉克國家館在世博會開館,我參加了開館儀式。令我震撼的是他們所起的主題是‘下一個城市’,表達‘硝煙終将散去,曙光就在面前’的期待。整個館所展示的是阿拉伯世界那個永遠被人流傳的一千零一夜的故事。” 周漢民回憶說。
在以“亞洲的未來”爲主題的論壇上,周漢民講起這兩個故事,他想說我們的亞洲,過去是“根連
周漢民再次從十年前的上海世博會說起,當時上海世博會确定的主題爲“Better City Better Life”,深得大家認同,大家聚在一起讨論未來的世界。
“回望1800年,我們這個星球住在都市的人占全世界總人口的2%;1900年,這個數據提高到了10%;1945年,這個數據爲29%;2019年,這個數據接近60%,發展速度很快。而另一邊,整個亞洲的城市化平均水平目前還不足50%,所以亞洲的都市化一定是未來十年風起雲湧的的一
與此同時,周漢民認爲,數字經濟革命在亞洲會取得最大的成功,推動世界科技和工業革命。
周漢民舉例表示,中國2019年GDP總量爲99.1萬億元,其中35.4萬億元是數字經濟領域創造的。
整個亞洲目前有手機用戶約40億,用電腦上網的人約20億,這兩個數據告訴我們爲何電商在亞洲的發展會如此之快。
以上海爲例,“一網通辦”、“一網統管”已成爲聯合國2020年十大優秀案例之一。
讓人心潮澎湃的是,上海在2020年成爲世界唯一的智慧城市,這樣一座城市屬于亞洲,而亞洲屬于世界。
上海不僅是中國的上海,也是亞洲的上海,世界的上海。
當1984年上海成爲沿海開放的14座城市之一時,上海就開始認識到作爲一個真正的開放中心應該如何行動。
當上海被選擇在1990年4月18日建立浦東新區以後,上海繼續學習如何開發開放。
2013年9月29日,上海建立第一個貿易區,此後,上海可以從世界的經典案例中學習更多,尤其是成功的案例。
2019年10月29日,上海的自貿區迎來臨港自由貿易區這位新成員,上海的學習過程仍然在繼續。
“上海向一切文明的成果學習,無論是在國内還是國外,均爲我所用,同時希望跟大家分享我們成功的案例。” 周漢民表示。
上海是一個學習型的城市,上海也是一個加工的中心,這意味着上海應有非常積極的态度,在“五個中心”建設中,把世界的優秀元素進行“加工”。
周漢明表示,“我們希望能夠吸引越來越多的國際人才來到上海共同工作,無論他們的國籍是什麽。”通過學習和融合的過程,上海已進入“制造”的全領域,意味着我們希望這些國際因素都疊加起來,讓它産生一個獨特的上海品牌,并讓它成爲一個在國際領域非常獨特的品牌。
上海會進一步改革和開放,因此,上海的營商環境和法治環境均非常重要。
對于未來的上海,周漢民同樣滿懷期待。“上海需要爲企業創造一個更好的社會、更好的文化、更好的監管、更好的管理、更好的法治環境,這才是上海的目标。” 周漢民說。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