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支付清算發展報告(2020)》正式發布!
2020-09-17 12:51:00
《中國支付清算發展報告(2020)》正式發布! 支付之家網 9月15日下午,《中國支付清算發展報告(2020)》發布暨國際化視角下的支付創新與發展閉門研讨會在京舉行。本次研讨會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
支付之家網
9月15日下午,《中國支付清算發展報告(2020)》發布暨國際化視角下的支付創新與發展閉門研讨會在京舉行。本次研讨會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和中國社科院金融所聯合主辦,中國支付清算協會作爲支持單位,Visa公司和中國銀聯協辦,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與金融科技50人論壇共同承辦。
本次論壇由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司長溫信祥,CFT50學術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楊濤開場緻辭。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支付清算研究中心副主任董昀擔任主持人。
溫信祥以“加快現代支付體系建設,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爲主題從三個方面進行了深入分析。
首先,現代支付體系是核心的金融基礎設施,在暢通雙循環中發揮基礎性作用,一是暢通資金循環渠道,提升市場資源配置效率;二是暢通貨币政策傳導,提高宏觀經濟調控效率;三是服務數字經濟發展,助力實體經濟創新和民生改善。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提出,爲我國支付體系更好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從支付大國邁向支付強國提供了一次難得的曆史機遇。
其次,國際國内新形勢對支付體系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從國際環境看,支付體系國際競争加劇,與全球化逆流挑戰并存。跨境支付加速發展,全球科技巨頭“跨界”進軍支付領域,我國移動支付領先地位面臨挑戰,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給支付體系開放發展帶來很大不确定性。從國内環境看,支付體系還存在“痛點”和“堵點”。支付市場供給結構失衡,“數字鴻溝”日益顯現,中小微企業個性化支付需求覆蓋還不足,跨境支付渠道有待進一步拓展、成本有待進一步降低,支付便捷性與安全性尚需平衡,個人數據保護有待加強。
最後,推動支付體系高質量發展,爲暢通雙循環提供有力支撐。一是要推進支付領域深層次改革,着力增強支付供給成效,提升服務國内大循環的質量和效率。二是推進支付體系更高水平開放,堅決服從擴大對外開放大局,以支付市場開放爲重要着力點,不斷增強支付體系國際競争力和融入全球能力,充分發揮國内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優勢。三是維護支付體系安全穩定運行,爲暢通雙循環提供堅實保障,積極采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建立風險預警監測模型,增強對支付的監管效能。
楊 濤 CFT50學術委員、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
楊濤結合自己多年的支付研究經曆,圍繞支付行業的幾個關鍵詞進行了深入分析。
第一個關鍵詞是“技術”。從互聯網金融到金融科技,支付技術,尤其是零售支付、移動支付工具都是創新的前沿和代表。支付領域首先表現出最突出的技術特色,包括大數據、人工智能、分布式技術、互聯技術、安全技術等。從技術視角,進一步深入研究金融科技創新在技術層面體現出的差異性,特别是支付領域與其他金融新業務、新功能的差異。
第二個關鍵詞是“經濟”。在經濟雙循環背景下,無論是産業的發展和效率的提升,還是B端生态環境的重新梳理,又或者是新基建、新消費等新經濟概念,都可以和支付有效聯合起來。因此未來關于支付清算的研究,需要跳出“消費”這一固有領域,進一步拓展到整個經濟産業發展層面。
第三個關鍵詞是“金融”。支付行業不僅是一個通道,而且日益成爲商業模式重要的組成部分,給
金融帶來非常深遠的影響。在智能投顧、智能投研、保險科技、銀行科技、數字貨币等各個金融領域,支付都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個關鍵詞是“安全”。支付安全問題既需要從行業層面、從消費者保護層面來予以關注,也需要從系統性層面、從金融穩定層面思考一些基本問題。如支付基礎設施究竟應該往哪個方面發展?如何與網絡式、平台式的支付清算基礎設施建設聯合起來?如何應對支付行業的正外部性和負外部性?如何考慮支付行業的風險與安全邊界問題?等等。
最後,楊濤認爲當前關于支付清算的研究主要有兩個層面的制約,需要進一步解決。一是學術基礎層面,要有穩定的團隊紮紮實實地進行理論研究;二是實證分析層面,局限于支付領域業務特征,在數據獲取、實踐案例剖析等方面都有一定難度。
随後,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副秘書長馬國光、Visa大中華區總裁于雪莉、中國銀聯執行副總裁陳雷代表支持單位和協辦方發言。
馬國光結合協會實際工作對支付創新及發展問題進行了系統分析。
首先,疫情沖擊下支付創新步伐加快,市場呈現蓬勃發展态勢。随着國内疫情的有效防控,企業複工複産和經濟社會發展,我國支付産業順應非接觸趨勢,全面推動業務的線上化、智能化,在加快産品和服務數字化轉型等方面積極探索實踐。一是發揮移動支付優勢,加快無感支付、自助支付等非接觸方式在國内進一步普及;二是發揮支付業務數字化程度高的優勢,爲經濟發展提供高效服務和保障;三是網絡支付向縣域和農村地區下沉,用戶非接觸支付習慣不斷強化;四是在全球疫情高發和蔓延态勢下,海外數字支付需求不斷提升。
其次,支付市場蓬勃發展的同時,我國支付産業也面臨一些發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一是支付業務合規及風險管理的有效性面臨風險升級、技術創新和監管差異等因素持續沖擊;二是産業發展中頭部機構優勢不斷強化、存量風險和增量風險疊加、交叉型風險傳染等問題不容忽視。三是中小銀行受金融科技和市場競争雙重壓力,支付業務發展和創新能力不足,金融科技正在颠覆中小銀行傳統盈利、管理與服務模式;四是中小支付機構受制于自身規模和市場結構,公平參與市場的機會和能力不足,生存空間日趨狹窄,盈利困難,而且轉型發展難度大。
最後,充分發揮行業治理能力,促進支付産業高質量發展。一是要堅守監管底線,強化自律意識,突出風險防範,提升業務經營合規性;二是應推動構建公平公正的支付市場環境,爲中小銀行和支付機構提供平等參與機會,營造市場公平競争環境;三是要把握發展新機遇,加快發展國内國外支付産業新格局,主動融入全球支付價值鏈條,參與全球電子支付和非接觸支付布局,發揮我國支付産業在全球的作用和貢獻。
于雪莉表示新冠疫情給全球的數字化轉型按下了“快進鍵”,使企業和個人朝着數字優先和無接觸支付邁出了一大步。面對新的商業趨勢,Visa将借助我們全球的商業網絡連接世界,進一步開放網絡、彙聚能力、創建生态,幫助企業和個人實現資金在全球範圍随時随地的安全流動,成爲可信賴的商業引擎。
陳雷對國際化視角下支付創新與發展這一主題發表了幾點個人的看法。
首先,我國支付産業在良好的市場環境中保持國際發展水平,科技持續賦能,持續創新,數字化支付居于世界領先水平。今年在新冠疫情特殊環境下,我國經濟保持了較強韌性,移動支付對于隔離條件下的消費和物流産生強有力的支撐。支付清算作爲資金、技術密集型産業始終走在先進技術應用最前線,近年來以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和區塊鏈爲代表的科技率先在支付清算領域進行了探索,在不同國家和地區、在不同層面與支付服務發生了比較強的化學反應,并帶動産業的升級,成爲全球金融科技發展的典範。科技使支付無處不在,也推動支付邁向智能化,并驅動了數據價值釋放。
其次,開放合作是支付創新的關鍵,應該鼓勵開放合作商業模式,避免市場過度集中對創新的抑制。一是積極構建以開放平台爲核心的合作新生态,技術能力較強的機構通過構建開放平台聚攏合作夥伴,在擴展自身市場邊界的同時也使更多參與者以更低成本、更靈活方式接入技術服務,有利于驅動産業整體創新;二是鼓勵各方通過有序的良性商業合作實現支付創新,從過去傳統競争關系逐漸走向競合,實現業務場景和技術能力的拓展;三是關注市場過度集中對産業創新的不利影響,市場參與方和監管機構需要積極構建開放有序合理的商業模式以及進一步規範相關政策,以防市場過度集中對産業創新的削弱。
此外,數據是支付創新的重要生産要素,積極構建安全、有序、開放的數據應用與合作機制。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成爲生産要素,國内支付産業應該積極探索運用數據的應用與合作機制,充分利用數據價值促進産業創新。一方面,規範和促進數據有序流動,建立國内支付機構與清算機構間的數據交互規範,營造良好的數據安全和隐私保護環境。另一方面,探索構建基于隐私計算技術的數據融合合作機制、共享機制,隐私技術能夠在不透露詳細數據前提下滿足各方共同開展模型訓練的需求,是隐私安全保護前提下構建數據合作共享機制的一個可行途徑。還可以結合未來相關監管政策的出台,利用隐私計算技術,促進包括頭部機構在内的各類機構共享數據價值,防範數據過度集中給産業創新的抑制。
最後,關注欠發達地區的市場潛力,以開放合作的姿态推進國際化支付的發展。疫情也在推動着境外市場支付習慣向線上無接觸方式轉變,國内支付機構應當密切關注疫情對境外支付市場,尤其是欠發達市場的影響,以業務、技術和資本的合作形式積極開拓境外合作夥伴,形成良性的競合關系。
在《中國支付清算發展報告(2020)》内容發布環節,作爲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支付清算研究中心副主任、《金融評論》編輯部主任程煉對《中國支付清算發展報告(2020)》進行了概要介紹,并基于最新的支付數據對新冠疫情經濟沖擊的結構性特征進行了分析。
程 煉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支付清算研究中心副主任、《金融評論》編輯部主任
程煉指出,在以往的研究中盡管發現了支付系統數據與諸多宏觀經濟指标的相關性,但由于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運行之間的複雜關系導緻的内生性,很難對于上述相關關系的穩健性和決定機制作出準确的判斷,此次新冠疫情作爲典型的外生沖擊爲我們的研究提供了難得的機遇,而這一認識的深入又可以反過來幫助我們分析疫情經濟沖擊的效應和特征。
在2020年,新冠疫情給我國的金融與實體經濟運行帶來了巨大沖擊,這在支付系統數據中也得到了反映。非現金支付工具金額和支付系統業務金額同比增長率都在第一季度出現了顯著下挫,其中非現金支付工具金額較去年同期下降了5%,不過在第二季度,上述數據都随着GDP增長率而大幅回升。從動态上看,支付系統業務金額與實體經濟而非價格水平有着更強的同步性,但對于疫情沖擊的反應幅度要低于實體經濟,而呈現出更強的慣性。與2007年底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相比,在此次新冠疫情沖擊中支付業務金額的波動基本與實體經濟保持了同步,未呈現前次危機的領先特征。與此同時,在2020年第一第二季度,支付金額與GDP比值增長率的季節模式與平時保持了一緻,沒有出現2008年的失調狀況。支付系統動态的上述差異一方面體現了金融沖擊與實體經濟沖擊的不同效應,另一方面也表明當前實體經濟的基本面及其與金融體系的關系沒有發生大的改變,這也使我們對于中國經濟的未來走向有了更多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支付數據在GDP增長率上表現出的同步性,支付系統業務與價格水平之間的相關關系在疫情期間遭到了破壞,尤其是在2020年第二季度,價格水平的走向與相關支付指标的變動出現了嚴重的背離。這一現象提示我們需要關注疫情沖擊在需求端的效應,在宏觀經濟的名義變量與實際變量可能發生脫鈎的情況下,以名義變量爲目标的危機幹預政策的效果會面臨更大挑戰。
圓桌研讨環節,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支付清算研究中心副主任、秘書長周莉萍主持,上海市支付清算協會秘書長、現代支付與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馬穎,網聯清算戰略發展部、業務管理部負責人巢湛,騰訊金融研究院秘書長杜曉宇,螞蟻集團研究院研究總監馮佳琦,中國人民大學數字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程華等支付清算領域的學界代表及行業專家,圍繞國際化視角下的支付創新與發展主題,進行了熱烈的讨論。
馬 穎 上海市支付清算協會副秘書長、現代支付與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馬穎主要從學術研究角度談了個人對于支付研究和國際視角下支付創新與發展展望的兩點思考:
一是她認爲支付研究是廣義支付的研究,是全景化多視角多層次的研究。支付是金融的底層應用與支持,同時行業發展又具有較強的創新驅動特征,其廣泛性、基礎性、應用性使得研究可以從微觀、中觀、宏觀各層次展開,聚焦全景化多視角的研究成果對推動支付創新與發展的貢獻是功不可沒。廣義的支付是包含了支付、清算、結算前中後端,近年來處于前端的狹義支付在科技支持下提升了市場主體的競争性和服務效率,提供了多元化的支付服務,但其業務發展的難點、痛點、堵點,往往不是在于科技發展應用的效率、可行性、投入成本等因素,而是在于技術創新原有交易改變後對清算結算渠道影響的制度框架下的預期以及産生相關的延伸如數據、結構等的挑戰。如果支付研究僅限于狹義的支付角度出發,隻重視支付前端,忽略中後端清算、結算的研究,無法全景地支持支付清算領域的系統發展。她認爲制度、科技和人是構建支付生态體系不可分割的三要素,研究需是在支付生态體系框架下對這三要素發揮作用的深入探讨。特别是在宏觀大背景變與不變中迎接挑戰都是不斷變化的思考,建議支付的研究走出微觀視野寬,走進中觀見高山,對于支付生态發展走向宏觀風揚帆。
二是關于國際視角下支付創新與發展的展望,她認爲支付的國際化走出去,引進來的雙向開放是借鑒、融入、溝通、協調、趨同、共進的循序漸進過程,尊重國際慣例規則,發出本土聲音,協商共進,在變與不變的新環境下把握開放的節奏,由擴大開放的重點從要素性開放逐步轉向制度性開放。依托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以強化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全球性基礎設施布局、面向全球的開放市場環境和形成與國際通行做法相銜接的監管規則爲抓手,推進全球支付産業發展。她建議挖掘存量支付清算基礎設施潛力,支持做大做強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統,支持國内卡組織拓展境外受理網絡等;提升增量支付清算基礎設施布局,争取國家戰略支持,吸引新型人民币支付清算服務機構,加大對國際性支付清算基礎設施運營機構的吸收力度,提供高效聯動的系統性支持;有效構建相應的學科體系與政策咨詢體系,培育中國自主支付技術研發機構;在打造面向全球的開放市場環境中從信用、法律、會計、反洗錢、稅收等着手,同時推進監管部門、行業協會等與全球主要監管部門及行業自律組織的合作與交流;支持加快支付研究技術成果轉化,推動支付産業标技術準國際化等;特别是提出建立支付人才全球流動共享機制,吸引國際支付人才,推動本土人才走出去,相互交流和溝通,形成全球支付産業人才與全球性支付行業機構互爲支撐的良性循環,更好地促進支付國際化。
巢 湛 網聯清算有限公司戰略發展部、業務管理部負責人
巢湛主要從兩方面對新形勢下我國支付行業的發展進行了分享。
一方面,疫情推動全球移動支付迎來新風口。随着“非接觸式”支付防疫優勢進一步突顯,移動支付或将實現全球範圍内的快速普及。國内新業态、新模式快速發展,移動支付持續下沉;各國支付方式快速轉型,移動支付成爲新的“全球風口”。疫情在全球範圍内蔓延,支付的區域性整合趨勢愈加明顯,也爲國際國内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帶來有益契機。
另一方面,支付清算組織在實現國際國内雙循環中發揮了金融基礎設施重要作用,對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積極意義。國内方面,疫情發生以來,網聯做好市場主體各類線上商業大促支持保障,支撐消費擴容提質。同時,網聯積極開展創新業務,進一步提升支付服務效率,構建行業公平競争環境。國際方面,網聯發展跨境條碼支付業務,優化港澳地區居民在内地的移動支付體驗,助推形成國際循環。
杜曉宇首先總結了近期國際支付行業呈現出三大特點。一是世界各國對移動支付的重視程度明顯比以往加強,國際組織出台了數字現金發展報告,世界各國、央行、監管當局高度重視數字支付的發展,發揮移動支付抗擊疫情的作用。二是國際大型科技企業和支付機構越來越重視移動支付業務發展,并将其作爲自己非常重要的業務增長點。三是國際支付标準正在制定進程加快,條碼支付、跨境支付等标準正在制定或探讨中。
在當前國際形勢下,我國支付行業發展建議從以下方面着手。一是支付行業頂層政策需要進一步完善,如鼓勵支付機構更好地走出去,支持支付行業進一步做大做強,引導支付機構積極面對國際競争等等;二是疫情期間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支付行業發展的措施,促進了行業發展,增加了行業活力,降低了行業負擔,可以考慮轉化爲長期政策并進一步探讨降低行業成本的政策措施落地;三是關于落實金融機構通過創新方式降低成本的要求,需要商業銀行、清算機構等金融機構一起共同努力;四是在高水平發展雙向開放的形勢下,保持競争中性的原則,政府在政策制定過程當中務必要保持中立的角色;五是需要研究加大跨境支付創新和政策支持力度,特别是方便外國人在中國使用移動支付。
馮佳琦結合螞蟻集團實踐對支付行業的變化進行了分析。支付行業是金融業務中與科技最密切相關的領域,科技在支付上的應用不僅解決效率和成本問題,還解決信用問題。20世紀70年代SWIFT誕生之後,全球跨境支付進步空間非常小,而區塊鏈技術有助于解決信用問題,助推跨境支付發展。科技帶來的問題也要積極應對,如數據隐私、數字鴻溝等問題,解決的措施不是把科技禁掉,而是通過全行業解決和完善。
疫情誕生了很多新的服務。過去幾年中國小微企業已經完成數字化轉型,包括無接觸貸款、小程序營銷、外賣等,支持了小微企業快速走出疫情。疫情之下全球信用卡業務受到一些沖擊,但是電子應用、二維碼等支付方式都得到了非常快速的發展。移動支付是中國小微商家和消費者走出的一小步,卻是全球數字支付發展的一大步。
疫情給金融科技研究帶來重要參考價值,過去金融科技被質疑能否經曆完整周期,今天有許多研究在論證。進一步深入研究支付産業定價、支付競争、數據流通等問題。
程華主要對《中國支付清算發展報告》提出了兩點建議。一是應當跳出中國的支付清算框架,在一個更廣泛視野下研究全球支付清算的發展變革,并形成相關的全球研究報告。從國外支付清算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爲我國監管機構制定政策提供一些參考,進而推動我國支付監管政策的變化。二是《中國支付清算發展報告》作爲年度系列報告,一些研究應當具有持續性,如增加本年度監管政策方面的大事記,增加針對C端消費者和B端機構的調研分析報告等。
周莉萍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支付清算研究中心副主任、秘書長
最後,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支付清算研究中心副主任、秘書長周莉萍對各位嘉賓的觀點進行了總結和點評。并表示支付清算研究中心在以後的研究中,會增加關于支付清算的實證研究,同時積極跟蹤國家經濟發展和金融發展戰略,在未來推出更有價值的研究報告和成果,爲中國支付清算行業發展提供基本的理論支持,同時積極獻言獻策,推動整個支付行業發展。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