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绿色发展碳中和债首发有哪些看点?
2021-03-03 09:06:00
支持绿色发展碳中和债首发有哪些看点? 来源 :远鉴智库 在当前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催化下,绿色金融已先行出发。近日,全国首批6只“碳中和债”在
来源 :远鉴智库
在当前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催化下,绿色金融已先行出发。近日,全国首批6只“碳中和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为什么要推出碳中和债?与一般绿色债券相比,碳中和债有何不同?对相关市场主体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第一批“排头兵”中,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兴业银行、农业银行、中信银行6家作为主承销商,首批发行人则包括南方电网、三峡集团、华能国际、国家电投集团、四川机场集团、雅砻江水电6家,募投领域均为低碳减排方向,发行金额合计64亿元。
根据评估认证报告,只碳中和债对应支持的绿色项目预计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4164.69万吨,可节约标准煤2256.79万吨,可减排二氧化硫2.09万吨,项目碳减排效果较为明显。
据了解,此次碳中和债发行首批项目均为2年及以上中长期债务融资工具,募投涉及多个领域,其中风电项目四个、水电项目四个、光伏项目两个、绿色建筑一个,均为低碳减排领域。
碳中和债作为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的子品种,主要指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具有碳减排效益的绿色项目债务融资工具,需明确披露碳减排等环境效益信息,确保碳减排效益“可计算、可核查、可检验”。
根据央行已公布数据显示,在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方面,截至2020年末,中国的绿色贷款余额近12万亿元,绿色债券存量8132亿元。绿色金融资产质量整体良好,绿色债券尚无违约案例。每年绿色债券募集资金投向的项目可节约标准煤5000万吨左右,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亿吨以上,支持环境改善效果显著。
经济学者、建行大学课程设计管理中心主任孙兆东表示,能源企业创新推出碳中和债意义很大,这既是积极响应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落实要求,又是积极创新融资模式,引导投资向碳中和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高礼研究院宏观经济学助理教授王鹏表示,目前,我国为了能更好地达成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等碳排放相关政策的落地,大型能源企业或者区域性能源企业通过发行相关债券这种金融创新方式是非常有利于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因为发行债券的主体企业所实施的项目都是与碳排放和节能减排等具体项目密切相关的,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与绿色发展概念相关的项目。所以说从这个角度出发,运用好政策工具和金融产品是十分有利于碳中和目标实现的。
王鹏认为,要实现碳中和目标,除了债券,绿色金融可探索的参与形式还有很多,比如可以通过股权融资、质押等形式,助力绿色环保产业发展,针对绿色环保的项目、应用场景,给予绿色通道,实现更快的发行速度。
以中行参与的3只债券为例,中国银行投资银行与资产管理部总经理胡昆表示,在当前市场资金面“紧平衡”环境下,票面利率均好于发行人预期。债券受到保险、银行、理财、基金、证券公司等投资人追捧,引进境外投资机构参与投标并成功配售,充分展现“碳中和”概念对投资机构的吸引力。据统计,这六只碳中和债的发行方中,最高的发行利率为3.65%,最低的则在3.4%。
清华大学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进行的转型风险分析显示,如果银行继续向煤电提供贷款,在未来10年煤电行业贷款的不良率或违约概率会从现在的3%左右上升到10年后的20%以上。这也是为什么,撤离动力煤领域、进军低碳领域成为业内一致行动。
有报告显示,全球超过100家主要金融机构正在撤离动力煤领域,其中包括了前40大全球性银行和20家全球主要保险机构中的40%。
调查发现,在碳中和目标下,绿色金融或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其中绿色债券在快速发展中,市场标准不统一和信息披露不完善的问题值得关注。
据参与此次发行的机构介绍,碳中和债募集资金将专项用于清洁能源、清洁交通、绿色建筑等低碳减排领域,并对碳中和债给予专项标识。同时,碳中和债要求第三方专业机构出具专业的评估认证报告,报告需对二氧化碳减排等环境效益进行定量测算。此外,为加强存续期信息披露管理,相关发行企业需要每半年披露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绿色低碳项目进展以及定量的碳减排等环
境效益数值,强化存续期信息披露管理,提高募集资金使用透明度。
中投协咨询委产融平台绿创中心副主任郭海飞表示,目前中国在绿色债券的存量规模方面已经居世界前列。但是绿色信息披露不充分的问题仍很突出,尤其是关于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的使用等方面,披露标准和内容、披露主体、披露时间和期限目前仍不明确,但是随着未来生态环境部和证监会制定的环境信息强制披露制度的实施,未来绿色债券信息披露将有望加强。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也将进一步深化,银行的信贷业务也需要进一步向低碳产业倾斜,与此同时,在强化的减排目标下,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业发展潜力巨大,银行早日转型也能更容易获得可持续发展机遇。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