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与“新基建”要形成良性循环
“新金融”与“新基建”要形成良性循环
来源:
传统金融与新兴金融正高度融合,共同走向兼容并包的“新金融”业态。对于实现国家生态化、数字化、智能化、高速化、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基建”发展,“新金融”将是主要支撑力。
12月5日,在由瞭望周刊社、瞭望智库、《财经国家周刊》主办的“第五届新金融论坛”上,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等围绕“新金融”与“新基建”如何形成良性循环进行了深度剖析。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强调,新基建是打造“双循环”经济格局的核心。所以要特别重视金融如何滋润新基建。金融业要研究新基建给予中国“双循环”的核心作用,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中国超大市场作用。中国的乡村生活消费以及高速发展的生产消费等,都需要进口,这个市场很大。二是一定要注意我们各省不要搞重复建设,各省不要搞自己省里面的小循环,而是在中国把生产要素、资本、土地、技术、人员和生产要素结合,打造最佳的配置,要把握好中国“超大市场”的作用。三是“双循环”的路线如果要推行,我们应力争在新型全球化阶段提出更有力的口号和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副主任徐福顺认为,发力新基建须努力做好规划和项目论证,避免重复建设、无效投入、恶性竞争。央企作为新基建的主力军,在解决“卡脖子”项目、涉及国家安全等方面,不能以盈利为唯一目的,国家对其考核的导向、办法也应进一步与时俱进,助其甩开膀子、抓紧抓实重大工程的实施。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原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屠光绍指出,要实现“新金融”与“新基建”的有效循环须认真考虑六个层面,即社会融资体系和产业结构的变化、金融的服务形态和各类需求特征、金融市场和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金融机构与服务的供给渠道、金融工具产品和服务方式及其满足需求的能力、宏观金融政策和宏观管理须为经济运行提供稳定的金融环境。
“金融服务必须适应新发展格局的要求,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怎么有效循环,当然也包括新金融和新基建怎么有效循环。另外,金融要服务新发展格局,特别是要在金融和实体经济当中有效地循环、有效地互动,关键是我们深化金融的改革、扩大金融开放,不断推进我们金融的创新。”屠光绍如是说。
交通银行副行长周万阜表示,新基建的领域前景广阔,勘当重任。未来五年我国将在5G设施、工业物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领域涌现出数个万亿级的新型产业,累计投资可达30万亿元以上,由其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相关投资将呈指数级的增长,这个将为我国“十四五”乃至更长期的经济增长社会繁荣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动力。新基建行业发展迅速,需要金融的鼎力相助,新基建依托新技术催生出若干新产业,也促生了一大批新主体。有关机构统计短短的几年内,全国新基建相关企业已经超过160万家,但这里面有国企大块头也有大的民营企业,但是大部分的企业规模实际对相对较弱,呈现出较为明显双八的特征,就是两个80%,全国160多万的新基建企业成立时间在五年以内的占比80%,注册资本在1000万以下的占比将近80%,显示出新基建企业普遍较为年轻,规模较小,急需发挥金融血液的作用,带动资金技术要素的投入和优化配置。
对此,周万阜表示,商业银行在新基建的投资当中还是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做好新基建的金融服务,就是支持实体经济、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方面,需要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继续发挥好主力军的作用。
然而,商业银行服务新基建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主要包括新基建具有明显的高科技特征,新技术在开发周期技术人员、成本市场推广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新基建的要素、功能、成本结构、运营方式与传统基建有很大不同,银行习惯的基建融资模式难以适应;新基建企业的“双八点”特征,大量新基建企业进入时间短,虽然成长快,但在早期产债能力较弱,担保措施不足;在新基建中数据成为关键要素,具有特殊的属性等,这些都给新基建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和银行融资带来现实的挑战。
周万阜建议,银行应进一步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金融服务的模式和产品,提升新基建领域金融服务供给的适配性。
同盾科技联合创始人、COO马骏驱表示,许多产业的问题和痛点可通过区块链、联邦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赋能来产生解决方案。在新基建的背景下,科技赋能有望驱动业务变革,提供更多创新思路和服务方式。同盾科技作为一家科技赋能公司,既是新基建中的一员,又是新金融的助力者,已经与大量的金融机构展开合作,注重提升科技能力,助力金融机构转型升级,同时为新金融、新基建贡献力量。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